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时间管理方案

一、时钟统一管理制度为严格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时间统一管理,我院为卒中中心人员统一配发4G网络终端,并在院内各时间节点设置电波钟,以接受基站时间信息实现时间统一管理。该时间基站数据与市急救中心每周校正1次。

二、计时点及方法1.发病时间:患者出现卒中系列症状开始的时间,计时方法:主要是通过问诊方式获得。若患者为醒后卒中,则以患者入睡前最后一次无症状时间计时,并应在病史中体现。2.呼救时间:首次拨打1于或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求救,通过1于记录获得,计时方法:1于、本院卒中中心记录或其他急救机构记录,以接听电话的时刻为准。3.到达现场时间:院前急救人员、社区医生或其他医疗机构到达现场时间,计时方法:要求院前人员、网络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准确计时。4.急诊首诊时间:患者自行到院挂号时间,或1于与急诊首诊急诊内科/脑血管病医师交接时间,应于急诊病志接诊时间相符。5.首份头颅CT时间:完成第一次头颅CT的时间,通过CT设备及CT室人员获得。计时方法:开始接触医疗人员到完成第一次头颅CT扫描为准。记录准确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6.抽血时间:首次抽血查血常规、出凝血五项、快速血糖、生化等的时间,计时方法:以抽血护士完成标本采集时刻为计时点。XXX:指进入医院大门或门急诊大门到确定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排除各类用药禁忌症后,开始给予静脉溶栓药物为计时点。8.到达医院大门时间:指进入医院大门或门急诊大门的时间;9.溶栓开始至结束时间:指开始团注溶栓药物到泵入完成时间;10.呼叫启动导管室时间:开始接触到医疗人员(指院前、网络点、受过卒中培训的急诊科医生、神经科医生、介入科)接到电话并决定行DSA并启动导管室的时间。XXX:指进入医院大门或门急诊大门到股动脉穿刺成功的时间;12.首次再通,末次再通时间:指进入医院大门或门急诊大门到介入手术完成首次血管再通时间、末次血管再通时间。要求:各节点医护人员统一填写表格,对于整个时间延误的要用图表进行分析。

三、时钟统一地点急诊分诊区、抢救室、24小时脑血管病急诊,卒中病区护办室、卒中专病门诊、DSA导管室(控制室+操作室)、16排CT室、3.0核磁共振室、CTA室、急诊检验科各1个,共计11个。

四、检查方法制定卒中数据库管理,将所有卒中病例进行治疗汇总,每月回顾性分析,每例病例的时间管理,分析医生、护士的时间控制合格率,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对流程的改进方案。

五、校正时间的方法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基站时间信息,每周校对一次,并记录于时间节点校对记录本。

预览已结束,下载原文档直接使用
查看全文
若对以上有内容有疑问请反馈或举报举报
声明:
您购买的是此内容的word文档,付费前可通过免费阅读辨别合同。非质量问题不退款,如需帮助可咨询客服【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