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摘要本次设计是大同矿区___矿12#煤层。该矿位于大同煤田东北端,距大同市
1.75Km,距口泉站
5.3Km。井田内有五九公路贯穿,交通方便。全矿共有14个井筒,其中10个进风井筒,4个回风井筒。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分区抽出式。南山12#层煤层赋存稳定,结构较简单,平均煤厚
5.8m,煤层倾角平均6。正常涌水量为0.2m3/min,最大涌水量为0.3m3/min;盘区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7.5m3/min,相对瓦斯涌量为
2.72m3/t,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盘区。煤层具有爆炸性,煤尘云爆炸下限浓度为10g/m3;煤的自燃倾向性为容易自燃,煤的自燃发火期612个月。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分区抽出式,各采区全部设置专用回风巷,各采掘工作面实现分区通风,矿井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井田共划分有两个盘区,开采煤层为12。矿井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开采方式,综合机械化掘进,生产区队设置有:一个综采队和两个机掘队。矿井达产时的首采工作面位于东带区,该带区划分为19个条带,工作面长度为150m,推进长度为2060m,回采顺序采用后退式、回采工艺大采高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采煤法,采用“三八制”作业制度。采空区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关键词:矿井开拓,综合机械化采煤,混合分区抽出式,通风方式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2
第一章矿井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地理位置___矿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东北边缘,全矿居民区及工业广场沿109国道及十里河南侧布置,呈东西长南北窄的条形地带。十里河沿井田中部穿过,将矿井整个井田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即河南部、河北部井田。河南井田东与南郊区马武山矿相邻,南部与忻州窑矿精通兴旺煤矿相邻,西与云冈矿相邻,河北XX西与云冈保护煤柱及吴_屯矿界相邻,东与青磁窑矿相邻;走廊区以北井田,西部与云冈矿相邻,北部与大同市甘庄煤矿相接,东部为大断层天然边界。全矿井整个井田南北长
9.9公里,东西长0.
5.75公里,面积
2.85059平方公里。___矿位于大同市以西
1.25公里处,大同市南郊区云XX境内。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00XXXX4010,东经113XXXX1311。大同铁路云冈支线纵贯矿内,沿铁路两侧分别有两条矿内公路,通过横跨十里河的三座公路桥与109国道相连,向东直达大同市,向西经云冈石窟可到云冈矿、左云等,向南经“五.九”公路通向忻州窑和平旺地区,向北可通往109国道复线及内蒙古等地,可以说___矿交通是四通八达。
1.1.2地形地貌及水系___矿为低山丘陵区,井田内大部为黄土覆盖,植被稀少,十里河从井田中XX通过,支沟呈羽状分布。十里河以北XX位于甘庄一带,其南部支沟流向十里河,以北支沟汇入淤泥河。十里河南部分水岭位于荣华XX一带,以北支沟汇入十里河,以南沟谷汇入忻州窑沟。井田内最高点位于北部为甘庄三角点,标高133
9.10m,最低点位于十里河下游1140.10m,相对高差199m。
1.1.3矿区电力供应___矿电源取至来自云岗110KV/35KV变电站的35KV、段母线。云晋35KV线路LGJ240mm2长段6Km,供地面、井下生活、生产用电。
1.1.4水文情况本井田唯一的地表水系为十里河,该河发发源于左云县XX一带,由西向东流经本井田至小站村附近注入大同平原汇入桑干河,全长74km,汇水面积1210km2。近年来水量逐年减少,雨季水位上升,暴雨期发洪水,长年迳流均由降水及矿坑水排水补给,冬季结冰,河床冰封至翌年3-5月份方可解冻。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
3.1
1.5气候条件本区属高原地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干燥,风沙严重。本区气温一般较低,以年温差与日温差大为特点,年平均气温为
5.1,1月气温最低,为-15至-11,7月气温最高,一般为1920。极端最高温度3
9.9,极端最低温度-35,年度最高最低温差可达60以上,一般日温差也在20。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暴雨强度大,降水量多集中在
7、
8、9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75%,年最大降水量为
6.283mm,年最小降水量为2
4.93mm,平均年降水量450mm左右。蒸发量全年日照时间为288XXXX3140小时,平均为30
1.1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8%,历年来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一般蒸发量为降水量的45倍。年蒸发量在164XXXX2105mm之间,平均蒸发量为1
8.478mm。47月间,月蒸发量为200300mm,最大日蒸发量为
1.92mm。大同、左云及朔州右玉XX一向以风沙多而著称,西北风几乎贯穿全年,每年有风时间占全年总时间70%,多集中于冬春季节,年平均风速为
3.2m/s,最大风速可达17m/s。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0%,最大相对湿度100%,最小相对湿度0。初霜期一般为9月上、中旬,无霜期122天。冰冻期为10月上旬至翌年4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30cm。
1.1.6地震大同地区属地震频发区,历史上多次发生过强烈地震,最近较强的一次地震是1989年10月18日发生在大同县-阳高之间的
6.1级地震,破坏较为严重。属地震裂度度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
10.15g。
1.1.7矿井周边小窑情况迄今为止,___井田内及其周边共有小煤矿23座。小煤矿多集中开采
2、
3、7号煤层,其中井田内有11座小窑,这些小窑均采用斜井、短臂刀柱式开采。井田周边的小煤窑有7座:分别为夏庄煤矿、甘庄煤矿、小梁沟煤矿、马营洼煤矿(2座)、宏达煤矿及张榆煤矿。井田内、外小煤矿越层越界现象较为严重。小煤矿的破坏性开采,不仅严重浪费了国家宝贵的煤炭资源,而且给大矿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小煤窑存在不明的采空积水区,因此本矿需密切注意小煤矿采掘动向,尽量准确地圈定小煤矿破坏范围,开采至小煤矿及其破坏区附近时,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确保安全生产,执法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小煤窑越层越界情况发生,以保障人民和国家财产安全。
1.1.8矿区工农业概况及生产建设情况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4矿区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又受干旱影响,基本没有农作物。工业生产主要是采煤,在矿区内有砖瓦场、水泥场,沙石就地就能解决,其它钢才等靠外购。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井田内多为黄土覆盖,基岩仅出露与沟谷底部及山脊,根据以往地质资料,井田内发育地层由老到新为:太古界集宁群、寒武系、奥陶系下统亮甲山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侏罗_下统永定庄组、中统大同组、云岗组、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1、太古界集宁群(Ar3Jn)由青灰、浅灰、肉红、灰黑色花岗片麻岩、辉石浅粒岩、黑云辉石斜长片麻岩等组成,出露于井田东XX一带。
2、寒武系与下伏太古界花岗片麻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由紫红色页岩、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及中厚层灰色鲕状灰岩、深灰及浅灰色灰岩、竹叶状灰岩,夹有泥灰岩;厚265m左右。
3、石炭系(C)中统本溪组(C2
1.530-
3.536m,平均
2.593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统太原组(C3t)岩性中上部以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炭质泥岩为主,下部以灰色、灰白色粗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炭质泥岩互层,是大同XX下部煤系最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十余层,底部普遍为一层含砾粗砂岩(K2标志层);厚
1.566-
6.781m,平均厚40.67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岩性以灰色细砂岩、中粒砂岩、粗砂岩、灰白色砾岩为主,中夹含砾粗砂岩、砂质泥岩,有时含煤三层;本层厚
6.51-
5.854m,平均
2.441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5、侏罗_(J)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5下统永定庄组(J1y)上部主要为紫红、灰黄、杂色、灰色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底部为灰色含砾粗砂岩(K8标志层);厚
1.968-
8.380m,平均
5.668m,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不整合接触。中统大同组(J2d)岩性为灰、灰白色中、粗砂岩,灰色细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煤层组成,底部含砾粗砂岩为(K11标志层),该层为大同煤田上煤系主要含煤地层;厚
6.513-2
6.275m,平均厚
2.119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该层富含动、植物化石,一般植物化石有锥叶蕨、枝脉蕨、拟刺葵、新芦木等;动物化石有图土蚌、蜗牛、叶肢介、丽蚌、假铰蚌等。中统云岗组(J2y)岩性为白色、灰白色中、粗砂岩,上部为灰黄色,紫色、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砂岩或砾岩(K21标志层);厚
1.114-2
10.69m,平均厚1
2.442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6、第四系(Q)中、上更新统(Q2 3)广布于梁茆及沟谷两侧,上部为浅黄、褐黄色松散状黄土,下部为棕红色亚粘土、亚砂土;厚0-
3.72m,平均
8.46m,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全新统(Q4)分布于沟谷内,由现代河流冲积、洪积物组成,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上述所叙井田内地层,除寒武系外,其它地层在钻孔中均有揭露,而且与大同XX东部边缘出露地层可靠对比,由其含煤地层,在大同XX内均有煤矿开采,其对比标志层明显,可将大同组地层与太原组地层可靠对比。附图
1.2.1地质综合柱状图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60.
3.650.890
3.8
7.39510
3.4.1200
30.
7.313750
3.750.830
2.490
5.690
2.520.790.70
1.80
8.6830
5.6.113
20.5
10.
6.4560
1.370.27煤,单一结构,极不稳定,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中夹中粗砂岩。煤:单一结构,稳定顶部为灰色粉砂岩,局有部为有薄层炭质泥岩,中部为灰白色中粗砂岩,中下部为灰黑色粉砂岩,和灰白色细砂岩,底部为炭质泥岩,含植物根化石煤:单一结构,不稳定与12合并层为于井田东XX,南部。深灰色粉,细砂岩互层,夹少量中砂岩,粗砂岩,含植物根化石。煤:单一结构,稳定,主要分布于井田的中部。顶部为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及中粗砂岩,为薄层粉砂岩夹煤线或炭质泥岩,含植物叶片化石及其碎屑。煤:单一结构,不稳定,主要分布于井田的中部与1合并为
2.50-
5.41/
4.01分部在井田南部,与112三层合并为
7.3-
9.23/
8.34与112合并为
7.02-
1.29/
8.74均分布在井田西北部。,与12两层合并为
1.557-
5.97/
5.74,与12三层合并
5.29-
8.24/
6.47均分布于井田北XX1
5.1561
6.2271
7.6851
8.331
9.1481
9.631
7.XXX4煤:单一结构,不稳定,井田分布较广。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顶部局部有炭质泥岩,含植物化石碎屑。221312中部为灰色粉砂岩,中下部为中粗砂岩,底部
1.60-
7.60/
3.25,分布于井田的西南部,12分布煤系界厚(M)层厚(M)柱状1:50煤层编号岩石名称及岩性简述最小最大平均
8.1
5.290
7.14210
2.00.7
8.17440.
9.61841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及粉细砂岩互层,煤,单一结构,不稳定,主要分布在井田的东部。上部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中夹厚层中粗砂岩,质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
1.7271
3.22610地层侏罗_大同组局部夹厚层中粗砂岩,含植物茎叶化石及其碎屑。下部为细砂岩,底部有薄层兹砂岩及炭
1.2.2煤系地层井田为双纪煤田,上煤系为侏罗_大同组和云冈组,下系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上系大同组由陆相碎屑及煤层组成,底部K11为含砾粗砂岩,出露厚度1
1.609-2
4.80m,平均210m,含煤20层其中可采13层,煤层平均厚度
2.269m,含煤系数
10.8云冈组主要由砾岩及砂岩组成,夹薄煤层1-3层,局部可采。下煤系太原组主要由砾岩、砂质页岩与煤层组成,底部K2为砾岩和含砾粗砂岩,太原组厚
1.566
6.781m,平均40.67m,含煤15层,可采煤层两层,上煤层为层1#-5#(20米),见煤钻孔厚0.1
5.1840m,平均
5.21m,下煤层为层(5米),见煤钻孔厚
1.90
5.77m,平均厚
3.08m,太原组煤层平均总厚
9.8m,含煤系数
2.409,太原组煤层中含多层夹矸,煤厚向东边薄,逐渐尖灭,煤质为气煤。
1.2.3井田地质构造___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向斜的东北端,井田呈一不对称的向斜构造(___向斜)。向斜轴位于井田中央,南部与煤峪口向斜相接,呈一弧形向斜轴走向,井田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7南部为NW10,向北逐渐转为NE40延至___矿,向斜轴略有起伏,下部分向北倾伏。向斜西翼平缓,倾角13,东翼较陡,倾角1015,向斜西翼煤岩层稍呈波状起伏,形成宽缓的次一级褶曲。井田内陷落柱多分布在南部;岩浆岩侵入体集中于井田西北,但宽度长度均较小。本井田断裂构造主要集中在___向斜轴部两翼500m范围内,据统计井田内发现大小断层300条,主断层形成多字型构造,由南向北大致以NW20左右呈雁行排列,即:底斜坑断层(H=
5.0m)、洋灰台断层(H=
1.75m)、东二断层(H=
1.621m)、404断层(H=
1.61m),主断裂西侧有三个次一级断裂构造带,东侧有一个次一级断裂构造带,与主断裂构成“入”字型,呈NE-SW走向。除上述几个大断层外,其余断层落差较小,绝大部分落差在2m以下,多数为NE向高角度正断层。
1.2.4井田水文地质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东北边源,属低山丘陵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植被稀少,地表光秃,降水量少且强度集中,不利于降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补给来源贫乏,基岩含水层的含水性弱,仅在向斜轴部相对富水。水文地质类型属简单类型。含水层主要有三个:覆盖层及风化层段含水层,为孔隙、裂隙含水层,水位不稳定,出水量4795m3/d;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水层,主要为砂岩裂隙含水层,水量微弱,仅为0.01m/d;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主要为岩溶、裂隙含水层,伏于井田深部,水位深度为
2.XXX.24m,水位标高为11
6.XXX.58m。抽水试验结果,降深
3.18m,单位涌水量0.934L/min。矿井涌水量一般在40-130m3/h,最大涌水量小于250m3/h
1.3煤层特征
1.3.1煤层埋藏煤层埋藏较浅,埋藏深度在200-450米之间。
1.3.2煤层群侏罗_大同组可采煤层8层,由上而下为3#、8#、7#、9#、10#、11#、12#、15#层,12#层为本井田批准开采煤层。煤层特征表表11地层时代煤层号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煤层结构稳定性顶板岩性底板岩性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8侏罗_1
4.3
8.5
4.44
7.40
1.36复杂夹石24层稳定全区可采砂砾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
1.3.3煤层围岩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围岩状况井田侏罗_大同组各煤层顶底板岩石均为陆相碎屑岩,大部分地区有伪顶,岩性多为薄层粉砂岩、岩质页岩夹薄层煤层和煤线;直接顶及老顶岩性多为细砂岩、细粉砂岩互层或中粗粒砂岩,仅煤层顶板为砂砾岩;顶板岩性一般为钙质胶结及泥质胶结,致密坚硬。在冲刷区由煤层直接顶与中粗粒砂岩接触。底板岩石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见前煤层特征表。
1.3.4煤的特征
1、煤的分析12#层煤成黑色,由亮煤及暗煤组成。沥青玻璃光泽,质地较硬,断口平坦,参差状,偶见阶梯状,发育少许内生裂隙,水平层理,碎块状构造,条带状,透镜及均一状结构,14#煤节理发育,充填分解后脉和黄铁矿膜,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半暗型煤为辅。煤岩成份亮煤为主,暗煤次之。煤层大部分为中灰煤,中硫煤。根据表12及有关地质资料,对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特性分析如下:水分:煤的分析基水分(Mad)各层煤在
2.78%
4.16之间变化,水分从上到下有下降的趋势,以14#层煤最低,为
2.78。实际生产原煤全水分(Mt)在7左右。因此本矿井煤属于低水分煤。灰分(Ad):14#煤灰分为
2.96,属于富灰分煤。挥发分(Vdaf):各层煤的挥发分均大于38,属高挥发分煤。硫分(St.d):14#煤为
3.41,属富硫煤。磷含量(Pdaf):14#煤含量0.005,属于低磷煤。发热量(XXX)可采煤层,14#煤为
2.1508MJ(51
4.65大卡/kg)属于低发热量煤。煤质指标详见表13。勘探区煤芯煤样化验结果表表13煤层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发热量(MJ/kg)煤灰成分(%)无机组分(%)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9原煤
3.25-
5.
4.3.2214-
3.1
5.254
4.47-
4.5
7.41
7.2178-
3.1.24214#精煤
1.53-
6.10
2.2
3.735-
6.9.57
3.32873-
4.1
5.438
9.3185-
1.9.322
4.18100-
2.4100
2.150
8.762
5.124-3
9.
5.247
2、煤的物理性12#煤层为2号弱粘煤,以不粘煤为主,是优质的动力电煤。容重
1.33,复杂夹石2-4层,硬度为3-
4.5,属硬或中硬。
3、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瓦斯等级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
2.04m3/t,属低瓦斯矿井。煤尘爆炸性据有关地质资料提供,本区煤层火焰长度大,有爆炸危险性,煤层爆炸指数39%。煤的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倾向性属容易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为6个月左右。根据调查本区域地温小于3/100M,属正常区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0第2章矿井开拓
2.1井田境界___井田位于大同煤田北XX,边界范围以下表里坐标圈定:井田北为甘庄乡镇联营煤矿;东界北段为青磁窑逆断层,东界中段与大同市青磁窑煤矿毗邻,东界南段为煤层露头;西界北段、南段与云岗矿相邻,中段与大同市XX_屯煤矿及云岗石窟保护煤柱相接;南界与同煤集团忻州窑矿及大同市乡镇煤矿相邻。___矿界坐标表井名点号纵座标(_)横座标(Y)144XXXX968XXXX4447952196XXXX444XXXX9171XXXX244XXXX9196XXXX444XXXX0196XXXX444XXXX4119XXXX744XXXX3110XXXX898XXXX3139XXXX299XXXX74196XXXX044XXXX5196XXXXXX174XXXXXXXXXXX444XXXX9196XXXX544XXXX19680135晋华宫矿XX644XXXX19680144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11XXXX251XXXX2024444XXXX0196XXXX944XXXX8196XXXX4204XXX478XXXX6196XXX0501井田面积:
2.85059平方公里。
2.2储量
1、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本次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为该矿批准开采的12#层,资源/储量估算边界范围为井田边界所圈定的范围。工业指标参照煤、泥炭地质勘察规范中有关规定,确定各工业指标如下:煤层最低可采厚度为
3.8,最高可采灰分为40%,最高可采硫分为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有关参数的确定井田范围煤层倾角平缓,基本在06,故本次资源/储量估算采用地质块段算术平均法,计算公式如下:Q=SHD/10式中:Q-块段资源/储量(万吨)S-块段面积K(m),采用水平投影面积,用求积仪在煤层底版等高线上直接求得H-块段平均厚度(m),为块段内及邻近见煤工程点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厚度之算术平均值,各工程点煤层采用厚度的确定按照有关规程的规定确定。D-煤层视密度(t/m2),煤层视密度(容重)均为
1.33t/m3,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经本估算,共获得12#煤层工业储量
8.XXX万吨。
2、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储量计算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永久煤柱损失经计算,矿井设计储量为7
8.8579kt。详见表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2表22矿井设计储量计单位:kt永久煤柱损失煤层工业储量井田边界工业场地风井村庄设计储量12#876
10.139
1.98601
9.790
6.437XXXX3470
5.4927
8.8579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按下式计算:ZK=(ZSP)C(2-1)式中:ZK矿井设计可采储量,kt;ZS矿井工业储量,kt;P可采煤柱损失,3870.4kt;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取C=85%;中厚煤层取C=80%;厚煤层取C=75%。经计算,矿井设计可采量为56240.6kt,见下表:矿井储量计算表单位:kt煤层工业储量设计储量可采储量12#876107
8.857XXXX6240.6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3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3.1矿井工作制度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作业方式为“四六”制作业,即三个班生产,一个班检修。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4小时。
3.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根据当地用煤需求,结合煤层赋存条件,可采储量、装备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确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200kt/a。
3.3同时生产的水平数目的确定本井田可采煤层为12#层煤,同时生产一个水平、一个工作面可保证1200kt/a设计生产能力。
3.4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的计算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均按下式计算:T=Z/AK(2-2)式中:T服务年限。Z设计可采储量,kt。A设计生产能力,kt/aK储量备用系数,取
1.4。则:矿井及水平服务年限T=56240.6/1200
1.4=
3.35年,服务年限均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44井田开拓
4.1井田开拓的基本问题1矿井工业场地位置选择根据矿井现状及目前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外部环境,工业广场布置在该矿大北沟村到___村之间的开阔场地。矿井工业广场选择在此处具有以下优点:工业场地紧靠五九公路、同蒲铁路运煤专线,交通运输便利,地面较开阔,且海拔比其它位置低70100m,生产区对邻近村庄环境影响较小。
2、开拓方案的选定根据矿井工业场地及确定的开拓方式,结合矿井规模、煤层赋存特征、井筒位置以及矿井目前的实际情况,本设计开拓提出三个方案进行比较,方案分述如下:方案一:主、副斜井煤门带区开拓方式。主井井口标高 1145,井底标高 886,净直径,斜长637米,皮带提升,兼做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副斜井井口标高 1146,井底车场标高 887,倾角24,斜长686米,采用矿车双钩提升,兼做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采用 887单水平开发全井田。副斜井落底后,设 887水平车场。根据井田形状、煤层产状、开采技术条件和井口位置等具体条件,井下设两组大巷,即在井田西部石岩庄南部保护煤柱下沿煤层底板设一组东西向大巷,在井田东XX由井底车场至井田北部边界沿煤层底板设一组南北向大巷。大巷与井底车场间采用轨道煤门。矿井移交生产时,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回风立井选择在钻孔附近,井口标高 1242,井底标高 877,井筒垂深365米,净直径5米,井筒内装备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全井田共划分为3个带区,考虑到小窑的存在,矿井移交的首采区为东带区东南部XX北。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5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见图21-1
9.178
9.145
9.1278
9.1730
9.173490.1234XXXX8910
1.4
5.0
4.6.5
2.4
1.40
5.4.4
2.3
9.54
8.4
5.4
9.40
4.3.50
5.0
4.4
5.5
1.4
7.3
8.4
1.4
2.4
4.9.50
4.6.4
5.4
3.4
4.6.5
1.4
9.4
5.4
2.4
1.3
9.40
4.1.4
3.4
8.4
5.4
6.4
2.4
4.7.4
5.4
4.0
4.5.4
6.4
3.3
9.40
5.1.4
9.4
6.4
5.4
1.4
2.3
8.4
3.4
7.4
8.4
5.40
5.0
4.7.4
5.45钻不合格12
7.4
8.4兴旺庄保护煤柱(栗庄)石岩庄村保护煤柱副斜井_=
3.46791Y
8.50Z=142o237
9.195XXXX7812
6.964XXXX3712
8.64设计制图指导检查日期图号单位比例1m:50井田开拓平面图名称图例矿界盘区界集中巷盘区集中巷回采工作面顺槽保护煤柱
8.57
9.854
8.52
8.532
8.524
8.5306
8.5276
8.5326
8.5271
8.573
9.850650
8.619860.42
8.61
8.645860.
9.8614
9.8645
8.67
8.64
8.674
8.6715
8.XXX.96
8.72
9.8610
8.7236
8.7104
8.735
8.7560
8.71
8.273
8.29380.94890.1
8.5968
9.35890.538
9.34890.38
9.138
9.78
9.7548
9.52
7.938
9.7608
9.6028
9.672
7.9068
9.678
9.54790
3.90
5.380XXXX0390
3.6790
1.3490
4.290
4.9.14
9.1486
8.540
8.540
8.50
8.508XXXX7587086XXXX5850858XXXX7190XXXX371XXXX76197XXXX012XXXX9155XXXX523XXXX5261XXX651XXXXXXXXXX275XXXX4195XXXX240XXXX27386126XXXX538XXXX78234126XXXX537XXXX6412
3.970XXXX6145XXXX057XXXX0105XXXX104XXXX5084537XXXX765237测优测优测优测甲钻参测乙测优测优钻参测优钻参测合格钻甲钻钻参钻参钻甲甲钻钻钻甲钻测测优钻甲测优钻钻钻甲钻甲钻无钻参测钻甲58140XXXX756XXXX1256钻甲测优测525XXXX7128XXXX958XXXX5910XXX
4.853
4.803
4.753
4.703
4.65363
4.53
4.50
8.390
8.530
8.395850.850.
8.510
8.51
8.520
8.52
8.530
8.53
8.54
8.54
8.53
8.52
8.520
8.51
8.510850.850.
8.395带区带区带区西85回风巷西皮带巷西85轨道巷8轨道巷5皮带巷回风巷立风井_:3
4.68025Y517Z:主斜井_:
3.476Y:
8.50Z124 86 87主井煤仓主水泵房主变电所等候室车场绕道清煤斜巷行人绕道回风立井3
4.503
4.53
4.603
4.653
4.703
4.753
4.803
4.855314钻536125XXXXXXXXXX3XXXXXXXXXX52814XXX535137XXXX517XXXX3829图21-1方案二:主、副斜井煤门带区开拓方式。主井井口标高 1145,井底标高 886,净直径,斜长637米,皮带提升,兼做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副斜井井口标高 1146,井底车场标高 887,倾角24,斜长686米,采用矿车双钩提升,兼做矿井的进风井和安全出口。采用 887单水平开发全井田。副斜井落底后,设 887水平车场。根据井田形状、煤层产状、开采技术条件和井口位置等具体条件,井下设一组大巷,即在井田中部石岩庄西XX保护煤柱下沿煤层底板设一组南北向大巷,在井底车场沿井田边界煤层底板由一组东西向大巷与其联接。大巷与井底车场间采用轨道煤门联接。矿井移交生产时,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回风立井选择在石岩庄北XX附近,井口标高 1270,井底标高 ,井筒垂深393米,净直径5米,井筒内装备梯子间,兼做矿井的安全出口。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采矿工程专业16全井田共划分为2个带区,考虑到小窑的存在,矿井移交的首采区为东带区东南部XX北。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见图21-25237
9.195XXXX7812
6.964XXXX7612
8.645XXXX1270.952XXXX1012
3.95236
9.129XXXX3671
2.745XXXX3612
4.389523
6.129XXXX2361
2.395231
2.952311
2.970XXXX1361
2.405XXXX3612
4.XXX
9.248XXXX1240.795131
6.824XXXX3712
6.750XXXX7412
9.XXX
2.3912
3.XXX
3.212XXXX8612
4.XXX
3.753
8.412XXXX3781
2.XXX
6.453761
2.XXX
2.845XXXX6412
3.970XXXX6112
8.4531
2.XXX.530
9.XXX
9.XXX
2.XXX
4.3501
9.2508
9.450XXXX765237测优测优测优测甲钻参测乙测优测优钻参测优钻参测合格钻甲钻钻参钻参钻甲甲钻钻钻甲钻测测优钻甲测优钻钻钻甲钻甲钻无钻参测钻甲523812
4.605XXXX8712
6.XXX
2.9钻甲测优测53741
2.953712
7.990XXXX5850.4190XXXXXXX
4.853
4.803
4.753
4.703
4.653
4.603
4.53
4.50
8.390
8.530
8.395850.850.
8.510
8.51
8.520
8.52
8.530
8.53
8.54
8.54
8.53
8.52
8.520
8.51
8.510850.850.
8.3953
4.503
4.53
4.603
4.653
4.703
4.753
4.803
4.855031
2.64钻50361
1.XXX
4.XXX
4.378XXXX7212
7.81
2.XXX
4.865XXXX3641
7.625XXXX3621
2.395311
2.XXX
2.74612
8.XXX
2.XXX
8.4523
8.125XXXX3741
20.851371
2.XXX
2.XXX
2.7XXX
2.XXX
9.8
8.540
8.540
8.50
8.508XXXX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