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工煤矿建矿地质报告编写提纲.docx

1绪论

1.1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简述煤矿隶属关系、经济类型及发展变更情况。叙述编制该报告的主要依据、目的及任务。说明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和工作经过。

1.2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简述井X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所在行政辖区。叙述井X边界坐标、长宽、面积,批采煤层号,批米标高。简述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井X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附交通位置图)。简述井X地形地貌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说明井X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水量、暴雨(雪)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雨季、冰冻期和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历史上地震发生次数、最大震级等情况。叙述井X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附井X内及周边煤矿分布示意图)。

1.3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叙述井X内及周边煤矿的基本情况。对各煤矿要叙述其经济类型、面积、开拓方式、实际生产能力、批采煤层、开采煤层、开采范围、采煤方法、有无越层越界开采现象、采空区范围及其积水、积气情况、关闭年月及原因、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及矿井排水量等情况。1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1.4煤矿建设概况简述采矿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编号、发证机构、有效期等相关内容。叙述矿井的设计单位、日期、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叙述矿井建设和投产时间、改扩建历史、己采和现采煤层。现核定生产能力、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筒特征、支护形式、采煤方法、水平及采区划分、开采标高等内容。简述矿井的提升、井下运输、支护、通风、供配电系统及井下排水设备、最大排水能力、探放水设备及方法等。2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1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叙述以往与本井田有关的地质勘查工作情况(重点是与本井田有关的勘探情况),提交的地质报告名称、时间、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编制单位、审批情况,本井田可以利用的成果资料及其质量情况,并简述验收评价使用的标准及存在问题(可插入地质工作程度图)。叙述最近一次矿井地质报告的编制情况、取得的成果、主要存在问题、审批情况。对井田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进行评价。

2.2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简述煤矿日常开展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任务。叙述煤矿在建矿过程中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手段的使用、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包括矿井测量、样品采集、观察记录、描述分析、井巷编录、各种台帐建立等)。叙述本次工作开展的矿井地质工作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采用的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叙述报告所采用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施测单位、施测方法、资料真实的确认情况,地形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来源,报告中所附其它主要图件的资料来源、编制方法,并进行质量评述。

2.3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应对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要求,评述本矿井地质工作质量等级。3地层构造

3.1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简述井田所处区域地层和煤矿地层(可列表说明)。叙述本井田在所处煤田、矿区中的位置。叙述井田内基岩出露、分布情况,井田内地层层序(由老至新)、时代、厚度、岩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

3.2含煤地层详细叙述含煤地层各段厚度、岩性、古生物、沉积特征及变化规律,可采煤层赋存层位等。

3.3地质构造简述井田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特征。简述区域岩浆岩特征。详细叙述井田基本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变化规律。叙述井田内褶曲、断层和陷落柱的基本特征、延展情况及其控制和查明程度,构造对煤层破坏程度和对采区划分及开采的影响,小构造的发育规律,与主要构造的关系,要对未开采区进行预见性分析(插主要构造一览表,构造纲要图)。叙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分布规律,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4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要根据未来的采掘规划按照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情况、断层多少、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的影响程度综合评价地质构造复杂程度。4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4.1煤层含煤性简述含煤地层及煤层的总厚度、含煤系数,叙述煤层的层数、层位、可采煤层层数。说明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的煤层和现开采的煤层编号是否一致,并分析原因。可采煤层详细叙述各可采煤层赋存层位、分布特征、煤层间距(最小、最大、平均值)、煤层厚度及变化(分全井田和未采区叙述)、夹矸层数、夹矸厚度及岩性、煤层结构分类,伪顶、直接顶、老顶及底板岩性、厚度,采用可采性指数和厚度变异系数评价煤层的稳定性(插可采煤层特征一览表、可采煤层等厚线图、可采煤层间距等值线图等)。煤层对比叙述各可采煤层的对比方法、依据及对比可靠程度。

4.2煤岩、煤质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简述样品来源、采样和测试时间、数量、测试单位。叙述各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裂隙、结构和构造。叙述各可采煤层宏观煤岩组分、宏观煤岩类型,显微组分含量和显微煤岩类型、镜煤最大反射率、煤的变质阶段、变化规律等。煤的化学性质、工艺性能简述样品来源、采样和测试时间、数量、测试单位。根据煤芯煤样、商品煤样及井下采样测试结果(对采用的井下见煤点要有-1/4的点采取煤样,并测试相关项目),叙述各可采煤层原煤和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元素组成、有害元素含量及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叙述煤的工艺性能,确定煤类及其空间分布(插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主要煤质指标等值线图等),可选性叙述可采煤层的可选性试验成果并进行评价。在文字叙述的同时应插入相应的图表。煤的风氧化叙述各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的确定依据、分布范围、风氧化煤煤质特征,评价其利用的可能性。

4.3煤的用途对各可采煤层的煤质进行总结评价,对煤的工业用途和综合利用前景做出评价。

4.4其他有益矿产综述井田内赋存的、与煤共伴生的有益矿产种类、质量及相关化验测试结果,评述其利用价值

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先对煤层稳定性定性评定,逐项对煤层厚度变化(很小、有一定变化、较大、极大)、变化规律(明显、较明显、无明显、很难找出)、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简单至复杂、复杂至极复杂、无法进行区分)、煤类(单

一、有2个、有3个或3个以上、无法进行煤分层)、其他进行归类。然后进行定量评价。最后进行综合评价。5瓦斯地质

5.1煤层瓦X参数和矿井瓦X等级叙述矿井及周边煤矿近期年度瓦X、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及绝对涌出量的鉴定结果。收集并叙述矿井及周边煤矿有关瓦X和煤与瓦X突出事故的资料,分析事故的原因。高瓦X矿XX要叙述治理瓦X采用的方法,并对有效性作出评价。

5.2矿井瓦X赋存规律叙述井田内瓦X成分、分带及其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瓦X含量及其在平面上、剖

预览已结束,下载原文档直接使用
查看全文
若对以上有内容有疑问请反馈或举报举报
声明:
您购买的是此内容的word文档,付费前可通过免费阅读辨别合同。非质量问题不退款,如需帮助可咨询客服【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