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排查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强化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业务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规范隐患排查,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为了加强安全调度管理,特作如下规定,望认真执行。
一、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
(一)组织机构
矿成立隐患排查领导组:
组长:
成员:
(二)职责分工
1、矿长对全矿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负责。
2、各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对矿长负责,并对分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负全面管理责任。
3、各业务科室的科长(主任)负责本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对本业务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4、安监科负责全矿隐患排查的收集、确认、统计、上报工作和对隐患整改的检查、落实与考核工作。
5、各工区的区长、班长,对本单位管辖范围的隐患排查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二、隐患的定义、分级、分类
1、隐患的定义
隐患是指煤矿生产现场、技术管理、装备设施等所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2、隐患的分级
按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分为A、B、C三级。
A级:难度大,矿解决不了,须由集团公司解决的隐患;
B级:难度较大,区队解决不了,须由矿解决的隐患;
C级:难度较小,由区队、业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隐患。
3、隐患的分类
按事故隐患的种类,可分为:顶板、运输、机电、通风、瓦斯、煤尘、放炮、火灾、水害和其它共十类。
三、隐患的查出与收集、确认与上报、处理
(一)隐患的查出与收集
1、集团公司和矿各种检查中查出的隐患;2、各业务科室月度、季度各种检查查出的隐患;
3、各级管理人员日常深入生产现场查出的隐患;
4、安全质量安监员汇报的隐患;
5、职工举报的隐患。
安全科每天对业务科室上报的隐患,进行全面的收集、筛选、初步确认、分级登记,下发通知单定期整改、反馈、验收。
(二)隐患的确认与上报
1、各单位均要建立隐患排查制度,从隐患的收集、筛选、确认、上报,到隐患的跟踪排查、直至隐患整改完成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办法,使隐患在闭路循环中运作。
2、井上下各生产单位必须及时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A、B级隐患按专业报对口业务科室。各业务科室经过确认后在规定时间上报安全科信息站。
3、基层各区队安全第一责任者要深入发动群众,认真查找和排查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对现场发现的A、B级隐患要及时分别上报安全科和分管业务科室,对查出的C级隐患要全力组织排除,做到项目、措施、资金、负责人、整改时间五落实。对业务科室下发的有关隐患方面的措施、规定等要认真贯彻落实,并经常在班前会或安全活动时间向职工宣传贯彻,让每个职工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自保互保意识。
4、各单位要把隐患排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要层层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管理网络和奖罚制度,并责任到人,从上到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和排查隐患的浓郁氛围,把超前防范渗透于安全生产全过程。
5、各单位不仅要将隐患排查工作纳入体系管理,而且要作为安全调度汇报的一项重要内容。
6、各业务科室负责将本月本系统范围内A、B级隐患整改情况,C级严重隐患的整改条数,以及本系统范围内新增的A、B级隐患,按排查表的内容要求填好并附总结于每月24日报安全科,安监科将各业务部门上报的A、B级隐患整改情况,严重C级隐患整改条数,以及各系统范围内新增的A、B级隐患在隐患排查会上进一步确认,汇总后附总结(汇报上月隐患排查情况,包括A、B级处理条数,C级查处条数及C级严重条数)和本月上报隐患情况(包括新增A、B级隐患)每月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7、矿每月7日由安全矿长组织业务科室负责人召开一次隐患排查会议,在安监科和各业务科室初步确认的基础上,对A、B级隐患作进一步的确认,做到项目、措施、资金、负责人、整改时间五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