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接受遗产继承的时限多久

近期更新2025.01.31 浏览5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在生活中,遗产继承导致的纠纷屡见不鲜,法律规定的继承权是指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那么民法典中接受遗产继承的时限多久?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帮助。

一、民法典中接受遗产继承的时限多久

继承权的期限一般是自知道权利被侵犯后三年。因为民法典规定,因继承权产生纠纷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起诉的期限是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中接受遗产继承的时限多久

二、遗嘱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1)遗嘱继承,即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遗嘱,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遗产。

(2)遗赠,即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将遗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3)遗赠扶养协议,即被继承人与扶养人订立协议,由扶养人负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被继承人的全部或部分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该方式主要出现在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下。

(4)法定继承,即在上面三种情况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律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遗产分配顺序。

如果同时出现两种以上的继承情况,在这四种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最高,其次是遗嘱继承和遗赠,效力最低的是法定继承。

综上所述,继承权的期限一般是自知道权利被侵犯后三年。经过以上小编的详细介绍,相信读者对民法典中接受遗产继承的时限是多久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果读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海淀区李淼律师,擅长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