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构成诈骗吗

近期更新2025.01.05 浏览1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此次诈骗事件涉及到的金额属于“数额较大”范围,其性质是否能够最终被确立为诈骗犯罪,取决于有关机关在对诈骗案件进行调查和审理之后所做出的决定。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一、1.5万构成诈骗吗

对于公民个人而言,其若实施诈骗行为且涉案金额达到了1万5千,则该事件很可能被判定为触及到虚假信息或欺诈等诈骗相关法律条款的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存在于公民间的诈骗行为如果涉及到的公私财产价值在3000元至1万元之间,即可构成初步的诈骗指控证据。

因此,此次诈骗事件涉及到的金额属于“数额较大”范围,其性质是否能够最终被确立为诈骗犯罪,取决于有关机关在对诈骗案件进行调查和审理之后所做出的决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5万构成诈骗吗

二、没有虚构事实算诈骗吗

倘若一名人士在商业交易过程中所展露出的所有内容均真实无伪、毫无遗漏,尽管他们所实施的行为可能影响至财产权属的变动,但这并不足以使其被判定为犯有欺诈罪

例如,在涉及到借贷事务中,一旦借款方由于某种缘由长久拖延本金及利息未予偿还,甚至于虚构各种虚假借口或刻意隐瞒部分事实来蒙蔽债权人从而获取其财务款项,若此种情况下借款方仍能按时归还欠款并消除谎言和隐藏真相,尽管未能完全履行完毕债务义务,只要他们没有显露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亦未将所得钱财一次性用于不负责任的花费行为,保持诚实守信、信守承诺并停止所有欺骗手段,一旦心生还款意愿且现实可行,那么此类情况仍然属于普通的借贷纠纷范畴,不会导致涉嫌欺诈犯罪问题的出现。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朝阳区盈科王雨昕律师团队,擅长刑事辩护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