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掩饰隐瞒犯罪获利1500可以缓刑吗
阁下误解了取保候审与缓刑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不可错误地认为仅仅经过公安机关的取保候审之后便能略微放松其警惕之心,误以为可以被判处缓刑。
事实上绝大多数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的行为人最终往往无法逃避实体刑罚的制裁。
当然,对于具体案件所面临的情况应因案而异,不能做出一概而论的结论。
关于您提及的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三十三万元的交易流水以及仅获得的一千五百元的非法收益并不算高,况且当事人又有自首之心,乃是初次犯罪并且愿意认罪服法,同时已完成全部赃款退还及赔偿事宜,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获得缓刑的可能性仍然相当可观。
但是,请注意各个省份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的判罚标准存在差异性,有些地区可能对此类犯罪惩罚尤为严厉,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对此较为宽松。
是否能够获得缓刑还需视所在省市对于该罪行的严厉程度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
随着2024年我国《刑法》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相关罪名的量刑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以确保法律公正性与震慑力的充分彰显,所引发关注。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规定,任何人员或机构在知晓其涉及的犯罪产物及其产生的收入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进行窝藏、非法转移以及暗中交易等行为方式掩饰、隐瞒犯罪事实,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对情节轻微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行政处罚;若情节严重者,则可能被判处3至7年有期徒刑,并附加罚金。
另外,对于机构犯罪的行为,我国《刑法》亦明确指出,此类情况下不仅要责令机构支付罚金的刑事责任,更有必要对该单位的直接负责任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做出相应的处罚。
此项量刑标准的明确化,意在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有效保障广大民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