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立案标准
关于故意损毁公共及私人财产犯罪的立案规定如下:首先,行为人有意进行破坏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行为,其导致的损失达到五千元人民币或以上时,应予警方立案侦查;其次,如果犯罪嫌疑人进行此类行为超过三次,亦应触发立案程序;再者,若有犯罪分子纠集三名以上同伙公开进行这类破坏性行为,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立案调查;另外,当出现其他情况严重并足以威胁社会秩序的情况下,也应予及立案侦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毁坏财物罪是否包括对违法建筑的毁坏
违章建筑确实可以视为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客体之一。
对于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涉案土地的使用权归属以及财物的所有者;其次,对违章建筑造成的损失进行鉴定时,必须确保依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违章建筑,即未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或者采取欺诈手段获取批准,或者尽管经过批准但是批准内容违反法律规定而建造、扩建或改造的建筑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故意拆除了他人的违章建筑,从而引发了纷争。
违章建筑并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物权登记或者违法进行登记,因此,违章建筑的所有者无法获得该建筑的所有权。
构成违章建筑的建筑材料本身作为动产,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尽管违章建筑的所有者并不拥有该建筑的所有权,但由于他们实际上对该建筑进行了管理和控制,因此也形成了一种占有关系。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