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人运用欺诈手段非法获得大额资金且无法偿还时,并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即可被认定存在非法占有之意图:首先,行为人明明知晓自身无还款能力,但仍然大规模窃取他人资金;其次,行为人在成功获取资金后选择逃离现场;再者,行为人对所获资金肆意挥霍,毫无节制;此外,行为人利用骗得的资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行为人将骗取的资金抽逃、转移或隐藏起来,以逃避返还责任;最后,行为人故意隐瞒、销毁财务记录,甚至制造虚假破产、倒闭现象,以逃避返还资金的义务。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立案标准2024最新
关于诈骗罪的立案基准额度为人民币三千元至万元之间,然而由于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故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均有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立案基准额。
所谓“诈骗罪”,即是以不法侵占他人财产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等手段,获取数额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换言之,只要涉及的金额达到了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便可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