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近期更新2025.01.19 浏览2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利用欺诈手段非法获取资金,导致巨大金额无法偿还,并且存在以下任一情况者,我们都有理由判定其已经具备了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1.尽管明知自己毫无归还能力却仍大量骗取他人资金;2.非法获取资金后选择潜逃,使债权人无法追回本金及利息。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一、如何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人运用欺诈手段非法获得大额资金且无法偿还时,并具备以下任意一种情况的,即可被认定存在非法占有之意图:首先,行为人明明知晓自身无还款能力,但仍然大规模窃取他人资金;其次,行为人在成功获取资金后选择逃离现场;再者,行为人对所获资金肆意挥霍,毫无节制;此外,行为人利用骗得的资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同时,行为人将骗取的资金抽逃、转移或隐藏起来,以逃避返还责任;最后,行为人故意隐瞒、销毁财务记录,甚至制造虚假破产、倒闭现象,以逃避返还资金的义务。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如何认定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

二、诈骗罪立案标准2024最新

关于诈骗罪的立案基准额度为人民币三千元至万元之间,然而由于各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故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以及人民检察院均有权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并制定相应的立案基准额。

所谓“诈骗罪”,即是以不法侵占他人财产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掩盖真相等手段,获取数额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换言之,只要涉及的金额达到了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便可依法进行立案调查。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朝阳区姚志明律师,擅长刑事辩护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1]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