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诽谤罪和恶意诋毁罪

近期更新2025.01.17 浏览1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对于诽谤及恶意诋毁等犯罪行为的界定,主要是指行为人有意为之,蓄意捏造并扩散不实信息,从而导致他人的社会价值遭受贬低,其名誉形象受损,如果情节达到一定的严重性,便会构成犯罪。其中,侮辱罪则是指行为人采取暴力或者其他不当手段,公开降低他人的社会价值。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一、什么是诽谤罪和恶意诋毁罪

关于诽谤及恶意诋毁罪行的界定,即是指行为人刻意制造并传播不实信息,借此诽谤并恶意中伤他人,这种行为足以贬低他人的品德价值,进而严重损坏其公众形象。

若情节恶劣,甚至可能上升至刑事犯罪层面。

在众多违法行为中,侮辱罪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它表现为行为人借助肢体或者其它形式的暴力,公开贬低他人的品德价值,严重破坏其公共形象。

如果情节严重,同样会被视为违法行为,需要接受五天以下的拘役处罚,或者缴纳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若情节更为严重,可能面临五日以上至十日以下的拘留,同时还要额外支付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当行为人捏造事实,对他人进行恶意诽谤,并且情节严重时,就构成了诽谤罪。

对于诽谤罪的确立条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首先是客体要件,这类罪行所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基本相同,也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伤害。

犯罪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在行为人实施的捏造事实并散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上,这些行为足以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若情节严重便构成犯罪。

再次,主体要件方面,本罪适用的是一般行为主义原则,也就是说,只要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有资格成为被告。

最后,主观要件方面,本罪必须是故意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言论并非真实,清楚这将对他人名誉造成损害,并且希望这一结果能够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什么是诽谤罪和恶意诋毁罪

二、诽谤罪致人死亡如何判刑

针对诽谤罪导致被害人死亡之情况的刑事责任判定标准如下:依照法律规定,应对被告人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措施。

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主要为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而其所针对的具体对象则为自然人。

若诽谤罪导致被害人死亡,则应依法对被告人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惩罚措施,且通常会在量刑时予以从重考虑。

诽谤罪,即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通过公开渠道进行传播,从而严重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的恶劣行径。

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范畴,需由受害者亲自向法院提起诉讼方能启动司法程序。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丰台区王小华律师,擅长刑事辩护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