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理医疗事故应遵循哪些原则
处理医疗事故时,我们应当遵守如下四个关键原则:第一是依法处理的原则;其次是坚持维护社会稳定为优先考量的原则;再者强调公平与公正并重的原则;最后是要实行统一调度and协调的原则。
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之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协同合作,以确保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能维持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第三条
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二、骨折之后多久才算医疗事故
对于骨折后恢复所需的时长问题,这并不一定与医疗事故有关联。
通常而言,当骨折纯因医疗措施失败或是医疗操作导致骨折状况进一步恶化,才有可能被归类为医疗事故。
究竟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仍需经过相关机构进行审慎认定。
此处所述的医疗事故,必须是在治疗过程结束之后,由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依据病患所遭受的损害程度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进行医疗过错参与责任度的鉴定以及因果关系等级的评定。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者由于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未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和达到应有的治疗水平,或者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从而导致病员智力、身体受到不应有的损害,或者延误了治疗时机,最终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进而引发生命财产的额外损失。
若发生医疗事故,则应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涉及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应当将其转交给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疗事故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必须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3.医疗事故的直接行为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存在主观上的过失;
4.患者必须存在人身损害的后果;
5.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必须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三、怎样认定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
在医疗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对其所涉及到的民事责任的确认,通常采取以下两种途径进行:首先是在正常情况下,医患双方应首先尝试通过平等、自愿的协商来达成共识,对于协商无果的情况,可交由相关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其次,若仍无法达成和解协议,患者及家属亦可选择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确保责任认定的公正性与合法性,还需按照法定程序制作并签署相关的协议书。
该协议书应详细记载双方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医疗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经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经过协商后最终确定的赔偿金额等重要事项。
以上是关于处理医疗事故应遵循哪些原则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