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害罪区别
两罪之间存在诸多差异,包括侵犯的法益性质不同,实施犯罪的动机存在差异,以及满足犯罪成立要件的条件不同等等。
虽然在某些方面,如犯罪结果、犯罪主体身份和主观恶性程度等方面来看,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在司法实务操作过程中,这两种犯罪还是具有显著的区别。
具体来说,它们之间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罪侵害的法益性质有所不同。
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而非生命权;因此,若行为人只是伤害了自身的健康,通常情况下并不视为犯罪。
如果造成了他人身心上的剧痛或侮辱、精神上的压抑等侵害,才可以认定为侵犯他人健康权益的行为。
而故意杀人(未遂)罪对法益的侵犯则是直接指向个体的生命安全,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生命权。
两罪行为人实施犯罪的动机存在明显差异。
故意伤害罪的行为人往往只希望通过伤害他人来达到损害其健康的目的,而并非有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对于受害者的死亡,这种行为归根结底是出于过失。
反之,故意杀人(未遂)罪的行为人其主观心态与完成式杀人罪是完全相符的,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以剥夺他人生命为唯一意图,而且愿意或者放任这种后果的发生。
虽然未能实现预期的杀人结果,并非因其主观意愿的转变,而是因为犯罪分子无法掌控的外部原因导致被害人未丧命。
再者,构成上述犯罪所需具备的条件也有所不同。
故意伤害未遂,其实质并未触犯刑法;相反,故意杀人未遂却已经达到犯罪的标准,构成了故意杀人(未遂)罪。
综上所述,尽管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都包含了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生命威胁的行为,但它们的实施方式、动机及法益保护的重点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故意伤害对方有过错怎么判
若犯罪嫌疑人对他人所实施了故意伤害之暴行,且被害方确有相应责任,那么在法律程序中,法院将会考虑适当地减轻对罪犯的刑事处分。
依据现行法规,当这种暴行触犯了故意伤害罪名时,一般的罪行将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留或者是限制人身自由。
但是,如果故意伤害罪导致受害者受到重伤的程度较为严重的话,那么罪犯将会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惩罚。
倘若此类违法行为直接致使受害人失去生命或是利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让受害者受到严重残疾的话,罪犯则可能要面对十年以上、甚至是无期徒刑或死刑的严厉刑罚。
三、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区别
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动机、行为特征、所侵犯的客体以及行为结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请参见下述详细说明:
首先,关于犯罪动机的差异。
故意伤害罪的实施者意图对他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伤害,而寻衅滋事罪则旨在破坏社会秩序并寻求精神上的刺激,其行为往往源于无端挑衅或者找借口制造事端。
其次,关于行为特征的差异。
故意伤害罪的行为方式往往会针对特定的个体展开,具有预谋性,且常常导致受害人遭受轻伤及以上程度的伤害。
相比之下,寻衅滋事罪的行为目标较为模糊不定,可能包括常人或陌生人,行为大多属于临时兴起,凸显随意性和公开性。
另外,关于所侵犯的客体的差异。
故意伤害罪主要侵犯受害人的人身健康权这一单一的客体权益;而寻衅滋事罪则涉及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公共秩序以及他人的人身健康权等多个层面,因此显得相对复杂。
最后,关于行为结果的差异。
故意伤害罪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导致受害人受到轻伤或更严重的伤害;而寻衅滋事罪则更加注重行为的随意性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破坏性。
除此之外,两类犯罪在犯罪主体以及法定刑罚等方面亦存在显著的差异。
以上是关于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害罪区别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1对1深度沟通法律需求,3~15分钟获得解答!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