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近期更新2025.01.10 浏览1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主观意愿。个人须在犯罪进程中自觉撤回犯罪意图或有效防范犯罪成果展示其自主选择或防止犯罪的动机并非外力驱使或强迫。客观行为表现。行为人需有终止犯罪的切实行动,包括在预备或实行阶段主动放弃犯罪,或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成果出现。具体内容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主观意愿:罪犯有意识地选择不再继续进行罪行或是有效地预防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客观行动:罪犯须真实实现中止犯罪的行为,包括在预备阶段或执行阶段主动放弃犯罪,或是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结果产生。

时间限制:犯罪中止必须出现在犯罪过程期间,从预备阶段至成立前,若在告成之后才决定终止,便不能被视为犯罪中止。

有效性:犯罪中止必须确实地遏制了违法活动,或成功地阻止了潜在危害结果的产生,这种有效性保证了中止行为并非无用之举,而是实实在在地阻止了犯罪的完成。

另外,在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中止时,还需要考虑罪犯的主观心态。

如果罪犯并未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构成犯罪,或者虽有所认知却错误地以为其行为不会触犯法律,那么即便客观上已构成犯罪,也不应被判定为犯罪中止。

刑法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怎么认定

二、犯罪中止的情形有几种

你看哈,这个事情就是这么回事儿:

首先啊,行为人要心里真实想停下来不干了;其次呢,他得真刀实枪地去做这件事儿;再然后呢,只能在犯罪过程中才能停下来,别想着在犯罪之前或者之后才去停手;最后呢,他得真的成功停止了犯罪活动,或者至少是把可能造成的伤害给消除了。

以上是犯罪中止怎么认定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朝阳区罗春利律师,擅长刑事辩护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