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劳动者的“应聘欺诈”

近期更新2025.01.12 浏览5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每年的就业压力都非常大,关注劳动力市场和网络招聘网站都非常多。但有的劳动者在应聘的时候会隐瞒或者虚报一些信息。那么如何预防劳动者的“应聘欺诈”?在法律上有没有相关规定?现在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过往实操经验,提供几点供参考:

1、筛选时,可在聘用申请表上加入,应聘者对所填写信息真实性的承诺,并强度如有虚假,公司将保留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同时在面谈阶段通过一定技巧,作好相关信息的确认等。

华律网

2、入职前,根据应聘者所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求证,如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注:对于仍然在职的应聘者,做调查时需注意技巧,以免给应聘者的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3、入职后,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并在约定条款中,附加劳动者对其所填写个人信息真实性的承诺,如有虚假,愿意接受用人无偿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等内容。对于关键岗位,入职后可设立“背景调查”的内部规定。

4、在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中,加入对提供虚假个人信息员工的处理的规定,如: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并无经济补偿等。

如何预防应聘欺诈

通过对应聘者提供的证件如学位证书、身份证、资格证书等进行确认和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的作用。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预防应聘欺诈的发生。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专家也无法发现全部有着欺诈行为倾向的因素。以下是专家推荐给人力资源部门在录用应聘者之前的一些避免员工对公司进行欺诈行为的预防方法。通过问以下的问题,可以使应聘者潜在的欺诈行为倾向自动消失。例如,你是否介意我们对所有应聘者的历史进行调查?你是否介意我们对所有应聘者的犯罪历史进行调查?你认为我们所接触的应聘者会说些什么?你们会不会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消极工作的问题?你可以解释一下在你的简历中断的那段时间在哪里吗?

以上是通过发问的形式让应聘者对虚假陈述进行自我反省,从而减少这种概率,或者通过不同穿插的问题,看他的回答是否一致,可以判断这个人是不是有这样的倾向,以免招人不慎,当然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用太自责,在试用期乃至任何时期均有机会对其欺诈行为进行调查,任何时候发现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若还有问题,可来华律网咨询。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海淀区刘纪伟律师,擅长劳动纠纷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1]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释义新》第十四条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