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立法模式如何构建

近期更新2025.01.17 浏览2K+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国目前尚无行政合同的专门立法,即使在现有的民法典与行政法之中,也难觅行政合同的踪影。但行政合同的客观存在以及其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的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行政合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行政活动中,因行政合同而产生的纠纷也不断出现。因此,行政合同的立法活动成为必然。即在依法行政思想的指导下,对于行政主体而言,既要确保行政合同实现其执行公务的目的,又要防止与杜绝行政机关滥用权力欺压处于弱势的行政相对人;对于行政相对人而言,既要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以及意志的自由表达,又要确保其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合同,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指挥以及依法实施的制裁

毫无疑问,作为行政合同制度构建的前提与载体,选择适当的立法形式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采取哪一种立法形式呢?行政法学界提出以下几种方案:

其一,制定单行法律予以规范的个别性立法形式。笔者认为该种模式是不可取的,因为其不适应现代行政法的发展趋势。现代行政法无论在规制行政抑或给付行政领域侧重于行政合同的运用已成为一个基本趋势,若对每一种行政合同都进行立法,徒使法律数量激增,增加立法成本,也易导致各法之间在规范上的分歧、不一致。

华律网

其二,将行政合同纳入民法典予以规范,而行政合同的特殊性可作例外的规定。该种立法模式同样不可取,因为普通民法典是建立在当事人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并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直接立法目的,而行政合同是以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一方地位不对等为特征,以保障公共利益为首要立法目的,因此,不宜将两个基础理论不同的合同制度统一规定于一部民法典中。

其三,就行政合同制定专门的、统一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方案。在这一方案中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一是在行政程序法中设专章规范行政合同;二是制定专门的行政民法典。前种立法例为德国所采纳,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行政合同立法不可能像德国那样在行政程序法中设专章就行政合同做出具体规定。首先,我国目前没有行政程序法;其次,即使将来制定行政程序法,但是把实体法性质的行政合同纳入程序法中加以规范,肯定会引起争议,难以实现。如果制定专门的行政民法典,则符合我国行政法中将实体法和程序法关联规定于一法之中的法制传统,同时有为行政民法典律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留下了余地和空间。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朝阳区孙超律师,擅长合同纠纷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