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遗嘱生效的条件及标准
遗嘱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及标准:
其一,遗嘱人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只有心智健全、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意愿的人所立遗嘱才可能有效。若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处于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状态,遗嘱无效。
其二,遗嘱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受欺诈、胁迫等违背其内心真实想法的情形。比如,不能是在他人威胁逼迫下订立遗嘱。
其三,遗嘱内容须合法。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例如,遗嘱不能处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
其四,遗嘱形式要符合法律规定。常见的遗嘱形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不同形式的遗嘱有各自的法定要求。如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及标准,遗嘱才具有法律效力,在遗嘱人去世后,可按照遗嘱内容进行遗产分配。

二、父母生前遗嘱要公证吗
父母生前遗嘱并非必须进行公证。以下为你详细说明:
- 遗嘱有效的关键在于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根据法律规定,遗嘱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只要遗嘱内容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处分的是其个人合法财产,且符合相应遗嘱形式的法定要求,遗嘱即具有法律效力,不公证也不影响其效力。
- 公证遗嘱有其独特优势。公证机构会对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公证后的遗嘱在证据效力上相对更强。在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相互冲突的情况下,公证遗嘱的效力曾具有优先性,不过根据现行法律,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 选择是否公证取决于具体情况。若希望进一步增强遗嘱的公信力和证据效力,或者对遗嘱的形式和内容要求更为严谨规范,可选择公证遗嘱;若能确保遗嘱符合法定要件,不公证同样可实现立遗嘱人的意愿。
三、遗嘱继承资格认定条件
遗嘱继承资格的认定需满足多方面条件,主要如下:
其一,遗嘱须合法有效。遗嘱人立遗嘱时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意志。遗嘱内容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形,且遗嘱形式要符合法律规定,如自书遗嘱需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日期;代书遗嘱要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等。
其二,继承人需为法定范围内人员。遗嘱继承人应是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其三,继承人未丧失继承权。若继承人存在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等法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形,则不具备遗嘱继承资格。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相关人员才具备遗嘱继承资格,可按照遗嘱内容继承遗产。
以上是关于遗嘱生效的条件及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