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去继承遗产
继承遗产主要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法定继承:
一是确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
二是确定继承份额。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均等,但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等,分配遗产时应予以照顾。
三是办理继承手续。需提供被继承人死亡证明、继承人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前往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或通过法院诉讼程序确认继承权,之后凭相关文书办理遗产过户等手续。
遗嘱继承:
首先,确认遗嘱的有效性。遗嘱需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如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等。
其次,按照遗嘱内容进行继承。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可凭有效遗嘱及相关材料办理遗产继承手续。若对遗嘱存在争议,可通过诉讼解决。
总之,继承遗产需明确继承方式,按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办理,以确保继承的合法有效。

二、人死了继承遗产有时间限制吗
继承遗产一般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但在不同情形下有相关规定。
对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起,继承人便取得相应的继承权。只要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发生,继承人即有权继承遗产,不存在因为时间经过而丧失继承权的问题。不过,在实际分割遗产时,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存在时间差,但这并不影响继承人的权利。
在接受遗赠方面,则有时间限制。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另外,若涉及到遗产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子女可以不继承父母遗产吗
子女可以不继承父母遗产。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通过明示放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所以,子女若不想继承父母遗产,可在遗产处理前明确书面表示放弃。
二是遗嘱排除。父母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指定遗产由特定的人继承或者受遗赠,从而排除子女对部分或全部遗产的继承权。若遗嘱合法有效,那么子女就需按照遗嘱内容执行,可能无法继承相应遗产。
三是存在法定丧失继承权情形。比如子女故意杀害父母、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会丧失继承权,也就无法继承父母遗产。
总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子女是可以不继承父母遗产的。
以上是关于怎么去继承遗产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之前外婆生病爸爸去世,我是建档立卡户。去年外婆去世,后外公跑了没管过我们,妈妈是独生女,我和哥哥都在读书,爷爷奶奶在四川农村没有收入,一个叔叔跟家里也关系不好。之前学校和村里的补助金我都给了后外公帮外婆治病。去年我要回了学校给的补助卡。乡下的补助金我一直都不知情,我不知道有多少钱,以为只有外婆有。现在后外公经常找我要身份证,亲戚都说他把我的钱拿走了。今年我妈妈刚把银行的钱还完,马上还医院的钱。疫情严重,生意好妈妈工资最高有一万。哥哥在上大学,我在上高中,家里没房,我们算脱贫了吗
罗人方律师解答
帮助 1K+ 人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