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才构成诈骗罪行为
构成诈骗罪行为需满足以下条件:
其一,主体方面,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其二,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欺骗行为会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并进而处分财产,仍积极追求这一结果,意图非法获取他人财物。
其三,客体方面,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一些欺诈行为虽有欺骗成分,但未对公私财物所有权造成侵害,则不构成诈骗罪。
其四,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了财产,行为人从而取得财产,且被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例如,谎称售卖名贵药材,实际是普通草药,骗取他人钱财。只有同时满足上述四个方面的条件,才构成诈骗罪行为。
二、什么情况下才能构成诈骗罪
构成诈骗罪需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遭受财产损失,却积极追求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意图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
客观方面,通常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一是虚构事实,即编造实际并不存在的情况,以欺骗被害人;二是隐瞒真相,将自己所掌握的真实信息予以隐瞒,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被害人因这种错误认识而作出了处分财产的行为,例如将自己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等。最后,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取得了被害人的财物,使被害人遭受了财产损失,财产损失与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主体方面,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此罪。
在司法实践中,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准确认定是否构成诈骗罪。
三、怎么才能构成诈骗立案
构成诈骗立案需满足一定条件,主要涉及诈骗金额和诈骗行为两方面。
在金额方面,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通常可予以立案追诉,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体立案金额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以当地规定为准。
在行为方面,诈骗行为需符合特定构成要件。行为人主观上要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例如,谎称售卖名贵药材,实际提供普通药材骗取钱财的行为。
只有同时满足诈骗行为的构成要件且达到当地规定的立案金额标准,公安机关才会予以立案侦查。
以上是关于怎么才构成诈骗罪行为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