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继承人顺序怎么分配
在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关于第一顺序继承人之间的分配,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均等分配原则。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即在没有特殊情况时,配偶、子女、父母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享有平等的继承权,平均分配遗产。
二是照顾原则。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比如继承人中存在残疾且无收入来源等情况,可适当多分遗产。
三是尽义务较多可多分原则。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例如长期照顾被继承人生活起居、承担主要赡养责任的继承人。
四是有扶养能力和条件却不尽义务的少分或不分原则。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二、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配偶。合法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互为配偶,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二是子女。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不论子女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如何,都平等地享有继承权。
三是父母。具体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在法定继承中,第一顺序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优先于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者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丧失继承权等情况下,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分配一般应遵循均等原则,但也会考虑继承人的实际情况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
三、集体土地能继承给子女吗
集体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不可继承给子女。但集体土地上涉及的一些权益,需分情况看待:
其一,宅基地。宅基地的所有权归集体,农户仅有使用权。农户去世后,若子女为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可基于“地随房走”原则,继承宅基地上房屋,从而继续使用宅基地。若子女非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房屋依然可以继承,但不能对房屋翻建、扩建,待房屋自然坍塌后,宅基地将由集体收回。
其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若农户家庭成员中有一人或部分人去世,承包地仍由其他家庭成员继续承包经营,不发生继承问题;若农户家庭成员全部去世,承包经营权将由发包方收回。而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的,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总之,集体土地的继承要区分具体的权益类型及子女的身份情况。
以上是关于第一继承人顺序怎么分配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