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
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 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 数额较大。一般而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不过,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幅度内确定本地的具体数额标准。
3. 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这里的政府有关部门通常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

二、恶意欠薪罪到哪里立案
恶意欠薪罪,即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一般按以下情况进行:
其一,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存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会依法处理。若经调查核实,用人单位确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报酬,且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劳动监察部门可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其二,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劳动者可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及欠薪事实的材料,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标准的,将依法立案侦查。
其三,还可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权益,若在诉讼中发现用人单位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行为,法院也会依法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三、恶意欠薪罪报警有用吗
恶意欠薪行为,报警是有一定作用的,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方面,报警有用之处在于:公安机关可以介入调查。若欠薪行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公安机关有权依法进行侦查,收集相关证据,如企业的财务账目、考勤记录、劳动者的证言等。通过侦查,能够查明欠薪的具体情况,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存在恶意拖欠劳动者报酬且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会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其局限性在于:单纯的劳动报酬纠纷,若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一般会告知劳动者通过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常规途径解决。劳动争议通常需先经过劳动仲裁程序,对仲裁结果不服的,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遇到恶意欠薪,报警可作为一种维权途径,但还需结合其他法律程序来全面维护劳动者权益。
以上是关于恶意欠薪罪的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如您正遇到法律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或者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请点击咨询按钮,可以根据你的大概情况为匹配到最合适的本地专业律师。
就是我弟弟因为犯寻衅滋事判了两年三个月,在看守所期间有另外省份的警察过来提审诈骗案件我弟弟承认了,诈骗金额¥7000,到现在我弟弟刑满释放了那个案件还是没着落
马翊中律师解答
帮助 5W+ 人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