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超出时效合法吗
劳动仲裁超出时效一般不具有合法性,但存在特殊情形。劳动仲裁时效是为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而设立的制度,通常为一年。超出该时效申请仲裁,若对方提出时效抗辩,仲裁机构可能驳回其请求。
不过,在一些情况下,即使超出时效也可能获得支持。比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时效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另外,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又或是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仲裁时效会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此,劳动仲裁超出时效是否合法,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审查是否存在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来综合判断。

二、奖金劳动仲裁时效多久算
奖金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这一年时效内,若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支付奖金等相关问题欲申请仲裁,应及时行使权利。若在时效期间内,出现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支付奖金要求;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像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等情形,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另外,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所以,劳动者如遇奖金支付纠纷,要特别关注这一年的仲裁时效,及时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终止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
劳动仲裁时效的终止,即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导致仲裁时效中断的情形主要有三种:
一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例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拖欠工资,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明确表达要求支付的诉求。
二是当事人一方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比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或者向工会反映情况寻求帮助等。
三是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用人单位承诺支付拖欠的工资、经济补偿等。
劳动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一旦出现上述中断情形,时效即重新起算,以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合理时间内能够通过仲裁维护自身利益。
以上是关于劳动仲裁超出时效合法吗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