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中、小学教学用书分为教材(教科书)和教辅(辅导材料)两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教材是学生必须人手一册的必订书;教辅则属于课外读物,是选订书,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向学生推荐,但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不能强令学生购买。
某新华书店为了多推销教辅,与教育局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书店每年支付教育局“宣传推广费”18万元,教育局保证当年征订的教学用书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依此协议,教育局在每年度教学用书征订工作中,指示各学校均按教材、教辅人手一册的比例计算出总价款,通知学生预交订书款。
某工商局认为,书店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的商业贿赂行为,遂依照该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对其作出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分歧]
否定说认为:1.书店是国家按行政区域设置的在当地唯一享有中、小学生教材发行权的特殊企业,不存在竞争对手,无所谓竞争,更谈不上不正当竞争;2.教育局不是教学用书的直接购买者,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的受贿主体;3.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回扣的才属于行贿,书店是在“账内”、“公开”以“宣传推广费”的名义支付给教育局财物的,因而其行为不属于商业贿赂。
肯定说认为,书店行为属于商业贿赂。
[评析]
笔者持肯定说。
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依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据此分析,商业贿赂的主体是从事商品交易的经营者,可以是买方,也可以是卖方;在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为目的;在客观上表现为通过秘密的方式,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和社会经济秩序。
本案中,书店是从事包括教学用书在内的各种图书交易的经营者,符
你好,朋友用我身份证担任有限公司法人和股东,过程中我也配合她各种人脸识别,验证码和签名,但实际上我从未参与公司运作,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现在想让朋友变更法人和股东,朋友不愿意配合,怎么办?
盗用作者名义出盗版书,商家硬说是正版,实际上作者己几年未出同名书,证据被说是流言,没有权威性证据,但作者已承认其他均是盗版,商家说全是流言。找商家赔偿也拒绝处理,请问怎么办?(本人打过12315,还没有解决)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