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贩卖毒品罪的既遂标准认定问题上,我国刑法理论界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当贩卖毒品的买卖双方意思达成一致,也即双方达成买卖契约的,就应当认定为构成既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贩卖毒品罪以毒品实际上转移给买方为既遂,如果行为人没有实际交付毒品,而仅与他人达成协议,不能认为贩卖毒品行为人构成贩卖毒品罪的既遂。司法实践中,对于贩卖毒品罪既未遂的区分,司法机关掌握的标准也不统一,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
(一)先“买”后“卖”,“出卖”是核心
两种观点迥然相异,根本在于对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行为构造认识上的分歧。观点一实际上将贩卖行为的构造理解为“有偿转让”或者“为卖而买”两种并列的行为类型。那么,行为人在为有偿出售毒品为目的而购买得毒品,就表明其贩卖毒品的行为已实际完成,充足了贩卖毒品罪构成要件,故将其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既遂。但笔者认为,将贩卖行为构造作如此理解犯了逻辑错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贩卖,是指“买进货物后再卖出以获取利润”。可见,贩卖实际上应当包括“买”和“卖”两个行为阶段,以卖出为目的而买得仅仅是贩卖行为第一个行为阶段。完整的贩卖毒品行为应该是以贩卖为目的购得毒品,然后再将毒品卖出。行为人在买毒后未能将毒品顺利交付给其他购毒者,贩卖毒品实行行为不能认为已完成,当然不能认定为犯罪既遂。观点一将作为贩卖行为中的一个行为环节———“买”视为贩卖行为的独立行为类型之一,将行为阶段与行为类型混同,在逻辑上是难以成立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贩卖应为必须包含买和卖两个行为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行为环节,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贩卖。那么,以非购买方式,如通过盗窃、拾捡等方式取得毒品,而后将毒品卖出的行为又该如何认定呢?笔者认为,上述情形也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行为。理由如下:
首先,将以非购买方式取得毒品后,出售给他人认定为贩卖毒品罪有立法依据。按照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规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贩卖毒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依照该规定,上述人员所提供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往往也非通过购买方式取得,但刑法仍然将其认定为贩卖毒品,这表明立法者事实上承认了以非购买方式获得毒品后卖出可以构成贩卖毒品罪。
就是微信推广员之类的问题,有一个群,他专门给你发电话号码,然后你去加她们的微信,加的全是女性噢,然后把天猫的公众号让她们扫,然后邀请她们进一个群,关注天猫公众号后会让她们发截图给你,然后你就会给她3.8元福利红包,也可能先给,然后进群,进群截图已进群的图片,然后发5.8元。然后有统一的话术,就是一直加给的电话号码,然后一直是那套话术,然后你录屏,录和加的人的全过程,主要是关注和进群的截图,然后还不能有撤回信息的提示出来,然后完成去给他审核,过了他就会发钱给你,100~200块左右,如果当这个加人、让别人关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