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 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 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病假期间由于员工不上班 因此其工资并非按实计发 而是按照“日工资×病假工资比例×病假天数”的公式来发放。
日工资并非完全是员工每天的工资 它是“月工资计算基数÷当月计薪日”的结果。计薪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日加法定休假日 例如在标准工时制度下 把每月的日数刨去双休日就是计薪日。《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对工资计算基数有明确规定:
“(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 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 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 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 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 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1%确定。”
实践中为了计算便捷 不少企业把员工所有得到的收入×71%来作为计算基数 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问者工资获得了提高 那应该以8511元×71%为病假工资计算基数。
提问者病假仅两个月左右 其病假工资比例按以下原则确定:
(一)连续工龄不满二年者 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61%;
(二)连续工龄满两年不满四年者 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71%;
(三)连续工龄满四年不满六年者 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81%;
(四)连续工龄满六年不满八年者 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91%;
(五)连续工龄满八年及八年以上者 病假工资为前述计算基数的111%。
可以发现 如果提问者工龄不满二年的 61%×71%=42% 其中的71%是上面所提到的工资计算基数中的计算方法。而提问者所在企业员工手册中所述病假工资按61%计发和二年以下工龄的病假工资比例又吻合。所以显然双方沟通上存在误解 所指的并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综合分析 企业应以8511×71%×61%(若工龄不满二年的话)的方式计算提问者病假期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