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或债务履行前,为保证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一方当事人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当事人的金钱或者其他替代物。
定金的数额原则上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但担保法对其最高限额又作了限定,即不能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的,超过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意图显然是限制给付数额过大的定金,将定金的惩罚限定在一定的限度内。
处理定金纠纷,首先按照“合同自由”原则,根据双方的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按照法律规定办。
在实践中,按照法院判决及行业惯例,卖方收到中介转付的定金之后,买方买房产生定金法律关系。这意味着任何一方拒绝交易,都要按“定金罚则”处理,即卖方不卖房需双倍返还,买方不买房不能拿回定金。
对此,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定金的性质应当有明确的书面约定,以区别于没有担保作用预付款。
如果有合同明确约定有定金条款,则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