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概念

详情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刑法第379条),是指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构成要件

详情

暂未收录相关数据!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认定

详情

(一)区分本罪与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界限

二者对象相同,行为亦有某些相似,如都可能提供住食场所、财物等,因此,容易发生混淆,但两者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1)主观故意内容不同。本罪意图在于使其受到窝藏,即逃避部队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查找;而后者则是为了使用逃离部队的军人的劳动力。其客观上虽有提供财物、住所的行为,但其目的在于使他为自己服务。因此,在有关部门向其查寻时一般不会为其说谎,而本罪行为人则通常会表现为积极给被窝藏人遮蔽。(2)客观行为不同。本罪为其提供隐蔽场所、财物一般是无偿的,并不想要对方提供劳动力加以偿还。在行为上,一般表现为暗地里隐藏、帮助其逃跑;而后者则表现为有偿聘请他人为自己服务,其不一定为其提供住宿场所。(3)对时间的要求不同。本罪必发生在战时;而后罪则无这一要求,既可以发生于战时,又可以发生在平时。有时候,行为人如果出于窝藏的故意,为其提供住处、财物,并让被窝藏之人提供一些劳动,形式似乎是雇用,实为窝藏,这时就应以本罪论处,而不是构成后罪。

(二)本罪与窝藏罪的区别

1、主观要件不同。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军人且为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仍决意窝藏;而后者则为明知是犯罪者而决意窝藏。

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行为的对象是逃离部队的军人。军人既可以是不构成任何犯罪的军人,又可以是构成犯罪包括逃离部队罪或他罪的军人,而后者则不一定是军人,既可以是军人,也可以是非军人,但必须是犯罪人。

3、时间要求不同。本罪必以发生在战时为构成必要;而后者则无这一要求。

4、客观要件不同。本罪属情节犯,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有构成其罪;而后者则为行为犯,一般情况下,只要实施了窝藏行为,除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都要以犯罪论处。情节严重则是其罪的一个加重处罚情节。

5、客体不同。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秩序及其兵役制度,进而指向国家的国防利益;而后者则是通过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进而破坏社会管理秩序。当然,行为人在战时所窝藏的逃离部队的军人如果构成了犯罪,包括其逃离行为已构成逃离部队罪或具有其他罪行,这时又牵连触犯窝藏罪,对之应当择一重罪即后者从重处罚。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立案标准

详情

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窝藏三人次以上的;

  (二)明知是指挥人员、值班执勤人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职责人员而窝藏的;

  (三)有关部门查找时拒不交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量刑标准

详情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司法解释

详情

[刑法条文]

第三百七十九条 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法律意见

被逮捕前可以做什么

(一)【影响判刑】【自首】建议尽快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且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自首是法定的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影响判刑】【积极配合】应当配合相关机关,如实回答案件相关问题,且不袒护他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三)【影响判刑】【坦白案情】 在交代案情时,行为人可以说明案件发生后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去挽回被害人的损失。

被逮捕后可以做什么

(一)【强制措施】【程序合法】如果被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超过法定期限(拘留最长不得超过37天、逮捕后被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的,可以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二)【影响全案】【刑事会见】如果在侦查阶段,那么仅有律师能够进行会见,所以可以在侦查阶段便委托律师介入,了解清楚案情,弄清楚违反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为不了解程序和法律法规而造成更坏的后果。

(三)【合法权利】【取保候审】如果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的孩子的,那么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庭审阶段

(一) 【当事人的权利】【回避】如果发现参与审理的法官、书记员、陪审员和案件有关系,那么可以提出申请,让他们回避。

(二) 【当事人的权利】【诉讼权利/人格权】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的诉讼权利(如自由辩论的权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为,可以向法庭提出控告。

(三) 【当事人的权利】【质证权利】参与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对于未到庭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内容,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四)【当事人的权利】【自我辩护权利的行使】有权参与法庭辩论,并进行最后陈述。

(五)【当事人的义务】【遵守庭审规则】在参与庭审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庭规则,对司法人员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给予配合。

华律提醒:

【律师介入】案情过于复杂或者自己难以应付的,行为人可以委托律师代为处理,经济状况不允许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律师介入的必要性】律师比一般人更熟悉案件与流程,律师知道如何处理和应对各方的询问。

如需针对解决,立即提问获取律师解答

罪名月度点击排行榜

大家还在问更多问答>

  • 经济犯罪有多种罪名,不同罪名量刑差异较大。比如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再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经济犯罪的量刑需综合考虑犯罪金额、情节、危害后果等诸多因素,由法院依据具体案件情况依法判定。
    2025.04.29
  • 事故致人死亡是否坐牢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意外事件导致他人死亡,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一般不构成犯罪,无需坐牢。若是构成交通肇事罪,比如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死亡,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要坐牢。通常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有逃逸等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此外,像重大责任事故罪等,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致人死亡的,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坐牢,量刑同样依据具体情节而定。总之,事故致人死亡是否坐牢关键看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犯罪情节轻重。
    2025.04.29
  • 聚众斗殴的认定如下:1.主体方面,是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参与人数一般达三人以上。2.主观上,具有聚众斗殴的故意,即明知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动机通常是报复他人、争霸一方等。3.客观上,实施了聚众并相互殴斗的行为。双方或多方人员聚集在一起,进行打斗,包括徒手或使用器械。例如多人持械互相攻击、追逐、拦截对方等情形。4.需造成一定后果,如有人身伤害、财物损毁等,或者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5.不要求双方都构成犯罪,如果一方不构成犯罪,但符合聚众斗殴特征,另一方仍可能构成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是一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一旦认定,将依法予以惩处。
    2025.04.29
  • 法官枉法判决可以起诉。1.首先,需有初步证据证明法官存在枉法裁判行为。比如有明显违背事实和法律规定的判决情况,包括错误认定证据、曲解法律条文等。2.然后,可通过合法途径提起诉讼。一般是向作出该枉法判决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或申请再审,说明枉法裁判的具体情形及理由,请求对案件进行重新审查。3.此外,也可向检察院反映。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若经审查认为法官确有枉法行为,会依职权进行调查处理。起诉法官枉法判决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举措,但要有充分证据和合理理由,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和司法秩序。
    2025.04.29
  • 帮信罪被起诉后有可能会被判刑。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如果公诉机关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帮信犯罪行为,且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定罪标准,那么法院通常会作出有罪判决并判刑。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比如,犯罪嫌疑人帮助的具体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后果,其提供帮助的程度、持续时间,是否有自首、立功、坦白等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以及是否退赃退赔等。一般来说,情节较轻的帮信罪可能判处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面临帮信罪起诉,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利义务,积极应对诉讼,争取从轻处罚。
    2025.04.29
×

纠错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