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更新时间:2025年01月17日

首页概念构成要件认定立案标准量刑标准司法解释法律意见

概念

详情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刑法第398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https://imgf.66law.cn/upload/f/201902/14/154025596.jpg

阅读全文

构成要件

详情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一切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制度。所谓国家保密制度,是指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规章、办法、措施所规定的国家秘密事项、保密范闹以及有关制度的总称,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关于国家秘密的范围、密级,请参见关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释解。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国家保密法,主要是指违反全国人大常委会于l988年9月5日通过并于l989年5月1日施行的《保守秘密法》及国务院I990年4月25日颁布的《保守秘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如果没有违反国家有关保密法规,而是让应当知道的人知悉或依法公开,自然不可能以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所谓过失泄露,是指过失地使国家秘密让不该知道的人知道。既包括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的人知悉,又包括使国家秘密超过了限定的接触范围,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对于后者,如果能够证明接触者并不知悉国家秘密的内容,则不能以本罪治罪。至于过失泄露的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口头过失泄露,又可以是书面过失泄露;既可以当众过失泄露,又可以单个过失泄露甚至不当面过失泄露;既可以交付原物的方式过失泄露,又可以采用密写、影印、拍摄、复印等方式过失泄露等等,不论其方式如保,只要让不应知道的人知道或者接触了国家秘密,即可构成本罪。

根据l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4)泄霹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一般情况下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因为通常情况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掌握、了解国家秘密。本条第2款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亦可构成本罪,而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如果出于故意,则不是构成本罪而是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工作马虎、玩忽职守、违反保守国家秘密的有关规章制度等造成,如将保密文件不按规定放置而让他人看见,不认真保管致使丢失等,但也不排除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阅读全文

认定

详情

1、行为人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后又加以过失泄露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对之应依照其中的一罪从重处罚。由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属于行为犯,不以情节严重为必要,因此。宜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从重论处,

2、军人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的,应以特别法条规定的军人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治罪。非军人过失泄露军事秘密,构成犯罪的,仍是本罪,而不是后罪。

阅读全文

立案标准

详情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二.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4.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阅读全文

量刑标准

详情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本条第2款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上述规定酌情处罚。

阅读全文

司法解释

详情

[刑法条文] 

第三百九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相关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利用互联网实施本决定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所列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1999.9,9 高检发释字〔1999〕2号)二、读职犯罪案件(四)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案(第398条)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致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者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情节严重的行为。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二.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 

2.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的; 

3.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3项以上,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4.泄露国家秘密或者遗失秘密文件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 

5.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嫌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犯罪行为的立案标准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阅读全文

法律意见

被逮捕前可以做什么

(一)【影响判刑】【自首】建议尽快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且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自首是法定的可以减轻或者从轻处罚的,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影响判刑】【积极配合】应当配合相关机关,如实回答案件相关问题,且不袒护他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可以拒绝回答。

(三)【影响判刑】【坦白案情】 在交代案情时,行为人可以说明案件发生后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去挽回被害人的损失。

被逮捕后可以做什么

(一)【强制措施】【程序合法】如果被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等)超过法定期限(拘留最长不得超过37天、逮捕后被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的,可以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二)【影响全案】【刑事会见】如果在侦查阶段,那么仅有律师能够进行会见,所以可以在侦查阶段便委托律师介入,了解清楚案情,弄清楚违反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为不了解程序和法律法规而造成更坏的后果。

(三)【合法权利】【取保候审】如果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的孩子的,那么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庭审阶段

(一) 【当事人的权利】【回避】如果发现参与审理的法官、书记员、陪审员和案件有关系,那么可以提出申请,让他们回避。

(二) 【当事人的权利】【诉讼权利/人格权】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侵犯其合法的诉讼权利(如自由辩论的权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为,可以向法庭提出控告。

(三) 【当事人的权利】【质证权利】参与法庭审理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证据。对于未到庭的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内容,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四)【当事人的权利】【自我辩护权利的行使】有权参与法庭辩论,并进行最后陈述。

(五)【当事人的义务】【遵守庭审规则】在参与庭审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庭规则,对司法人员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给予配合。

华律提醒:

【律师介入】案情过于复杂或者自己难以应付的,行为人可以委托律师代为处理,经济状况不允许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律师介入的必要性】律师比一般人更熟悉案件与流程,律师知道如何处理和应对各方的询问。

阅读全文
如需针对解决,立即提问获取律师解答>
  • 点赞

  • 2W+

    阅读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没有想要的答案?直接向律师提问!
点击此处立即获得针对性解答

成都推荐律师

查看所有成都律师

大家还在问

诈骗立案多久
一般来说,诈骗案件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在接到报案后的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如果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会予以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不予立案,并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开展侦查工作,收集证据等。侦查期限通常没有明确固定的时间,一般会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可能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涉及重大案件、跨区域案件等,可能会由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或联合侦查等,时间安排会更为复杂。总之,诈骗立案后的处理时间因具体情况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控告人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咨询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督促其依法办理。
2025.04.05
诈骗案量刑标准是什么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2.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会加重处罚,比如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等。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情节来确定。
2025.04.05
诈骗出来后还用还钱吗
诈骗所得钱款通常是需要归还的。1.从法律责任角度看,诈骗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还触犯了刑法,构成诈骗罪。犯罪分子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也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将诈骗所得退还给被害人,以弥补被害人的损失。2.这体现了法律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果犯罪分子不归还诈骗款项,被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其返还,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犯罪分子承担返还财产的责任。3.归还诈骗款项有助于恢复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归还钱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这种破坏,让被害人的利益得到恢复,也让社会对法律的公信力得到维护。4.即使犯罪分子已经受到刑事处罚,仍不能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在刑罚执行完毕后,被害人仍可以要求犯罪分子归还诈骗款项,如果犯罪分子有能力而拒不归还,可能会面临更严厉的法律后果。
2025.04.05
更多咨询

热门罪名

华律>罪名库>列表>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纠错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
提示
您已成功操作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