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是什么

近期更新2023.04.03 浏览8W+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法律要求的诉讼证明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我国诉讼中大部分情况是“谁主张谁举证”,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是什么呢?接下来和华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是什么

民事诉讼的规律决定所依据的事实,除免证事实外,都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二、高度盖然性是什么意思

高度盖然性(可能性)规则的理论源自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只能是法律事实。

高度盖然性是证明标准,是在证据优势基础上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于西方自由心证制度,主张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只须达到特定高度的盖然性即可,即这种高度达到“法官基于盖然性认定案件事实时,应该能够从证据中获得待证事实极有可能如此的心证,法官虽然还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但已经能够得出待证事实十之八九是如此的结论”的程度即可。

客观真实虽是我们司法证明活动所应追求的终极目标,但由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受到人类自身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限制,人们对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认识往往不可能绝对反映事件的本来面目,民事诉讼的规律决定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只能是法律事实。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即是采用的盖然性规则标准,在第七十三条中明确提出“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同时第六十三条亦规定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

但高度盖然性毕竟是一个抽象的标准,实质内涵就在于,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即存在于法官的内心和主观之中,但它在内容上则是客观的,即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当然运用语言或具体数据似乎都无法准确地表达这种主观上的确切程度。

但是,在客观上则可以发现、影响这一高度盖然性的高低程度,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①、某一具体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

②、当事人举证的难易程度;

③、法官的道德修养、业务素质和经验技能;

④、庭审的效果,包括当事人程序保障权是否落实,采取的攻击与防御手段是否得当等等;

⑤、外界的干扰,这在当前形势下最为重要和最具现实意义。

由于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往往使法官不能独立审判或失去中立地位,法律的规则往往被曲解或断章取义,用于为偏见辩护。为防止这一点,关于法官要公开心证的理由和结果,有必要在裁判文书中阐明证据是否采纳的理由。

以上就是华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是什么”问题的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需要法律帮助,欢迎到华律网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平台律师团队,擅长法律顾问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三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三条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