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处对象为名骗取财物是什么罪

近期更新2025.01.16 浏览3W+
免责声明:
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不少大龄男女都遇到了他人处对象为名,实际上欺骗自己财物的事情。当自己被人骗去了财物之后,受害者肯定是会第一时间报警,也希望自己报警之后欺骗自己的人有处罚,利用处对象为名骗取财物是什么罪?看看华律网对此介绍。

一、利用处对象为名骗取财物是什么罪

大多是诈骗罪,具体要看骗取财物金额。

以婚恋为由向诈骗是诈骗犯罪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主要是看有没有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加之受害人一般防范意识较差,较易上当受骗。

具体的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利用处对象为名骗取财物是什么罪

二、诈骗所得的财物还需要偿还吗

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后,还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并不能代替民事责任。一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都是这样的。除非原告主动不要了,否则债务仍然存在的。所以,诈骗罪判刑后是需要还钱的。

但《刑法》规定中并没有要求还款。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本罪的,根据诈骗数额的大小,除了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外,同时应当并处罚金或没收个人财产等附加刑,没有判令偿还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内容。

还款的情况只是在判决前作为酌定从轻处罚的依据,在判决后可能作为有悔罪表现的依据,与其他情节相结合,对是否减刑产生影响。

简单说,如果判决都已经下了,不还款也没什么不利后果,最多就是减不了刑而已,绝对不会在判决的基础上加重刑罚。

如果判决还没下,不还款会使法官量刑偏重,多个一年两年都有可能(当然是在法律允许的量刑幅度内)。

利用处对象为名骗取财物是什么罪?在被他人骗取了财物之后,一定要能够勇敢的提供证据,然后去报警或是寻求其他的法律途径帮助自己。被他人利用处对象为名骗取财物之后怎么办,想要争取权益的人可以找华律网律师进行询问。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我是北京朝阳区盈科王雨昕律师团队,擅长刑事辩护法律专业,如看完文章后您还有任何疑问,可向我在线咨询。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正在输入... 打开对话
咨询助手-小华刚刚

进入对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