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意欠薪的立案标准
恶意欠薪,即拖欠劳动者薪资行为达到严重程度并具有逃匿及转移财产等特征。
为维护劳动者权益,我国法律规定恶意欠薪罪。
构成本罪须满足以下要素:
1.当事人有支付能力且拒不支付;
2.所涉金额较大,通常在5000至10000元之间;
3.经政府部门责令支付后仍未支付。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劳动局会怎么处理欠薪的老板
在遭遇雇主欠薪情况时,劳动部门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处置:首先,劳动部门将与雇主取得联系,要求其立即发放所拖欠的工资;若对方仍坚持不付,则劳动部门将依法对其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
此外,劳动部门还会告知当事人有权提起劳动仲裁,若最终胜诉,便可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倘若经审查发现该问题已触犯刑法规定(即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那么劳动部门将会尽快将相关材料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
如与雇主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雇主应按照约定向员工支付工资款项。
任何对此问题存疑或不满的劳动者皆可前往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通过双方的积极沟通与协作,雇主仍需依照法律法规向员工支付薪资。
最后,若劳动仲裁结果判定雇主应当支付工资,而雇主却拒绝履行,劳动者可申请将此案移送至法院,由法院强制执行。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