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
对于挪用资金罪的定罪量刑,我国法律规定了明确的立案准则。
具体而言,行为人若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团体中的在职员工,并利用自己在职务上所享有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的资金未经合法授权擅自转借他人或私人使用,并且涉及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便应当按照法律法规予以立案调查和追究刑事责任:首先,行为人的非法占用行为造成的本单位资金损失金额达到人民币10,000元到30,000元之间,且经过超过三个月的时间仍旧未能偿还的;其次,行为人将非法占有的本单位资金用于盈利性活动,例如投资、经营等,并且其涉及的非法所得金额也在人民币5,000元到20,000元之间;最后,行为人将非法占有的本单位资金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例如赌博、诈骗等,并且其涉及的非法所得金额亦在人民币5,000元到20,000元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挪用资金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挪用惠民资金定罪标准是什么
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款供私人所用,或从事非法的经济活动,或者行为人挪用公款的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涉嫌从事商业性质的盈利性活动;或者行为人未经合法许可擅自占用公款,且时间已超过规定的三个月期限仍然没有返还的,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应立即被依法立案侦查并予以起诉。
当行为人挪用以进行自然灾害救助、紧急抢险救援、安置伤残军人和军队烈士家属、扶持贫困人口脱贫以及进行移民安置等公益事业为目的的款项和物资时,如将其占为己有,将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以上是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