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置是否立案
留置是监察机关调查严重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留置并不等同于立案。
(一)留置与立案的区别
1. 概念不同。立案是监察机关对涉嫌职务违法犯罪的公职人员进行审查调查的一种启动程序,表示监察机关决定对某一案件正式进行调查处理。而留置是在立案之后,为了进一步调查案件,对被调查人采取的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
2. 程序顺序。通常是先立案,立案后根据调查需要,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可以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例如,在有证据表明被调查人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且存在可能逃跑、自杀、串供等妨碍调查情形时,已立案的案件可以对相关人员实施留置。
所以,留置是立案之后在调查阶段可能采取的一种措施,二者存在先后顺序且概念和功能不同。
二、留置权怎么排除
留置权的排除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当事人约定排除。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相关财产,那么这种约定是有效的,从而排除留置权的适用。这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只要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 留置财产与债权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且无牵连关系。留置权要求留置财产与债权基于同一法律关系,但如果两者之间不存在这种联系,比如甲欠乙货款,乙却留置甲的与该货款毫无关系的其他个人物品,此时乙不能行使留置权。
3. 留置违反公序良俗或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在某些涉及基本民生保障或者特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即使存在可以留置的情形,但如果留置会违反公序良俗或者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行使留置权。
三、家属签署留置单意味什么
家属签署留置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对被留置者方面
1. 程序上的确认。留置是监察机关针对涉嫌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人员采取的措施。家属签署留置单意味着认可监察机关对被留置者进行留置调查这一程序的启动合法合规。
2. 保障被留置者的权益。家属知晓留置情况后,可以为被留置者后续可能涉及的法律程序等做好一定准备,例如联系律师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在符合规定的时候)。
(二)对监察机关方面
1. 表明程序公开透明。家属签署留置单是监察机关履行告知义务的体现,向家属公开留置相关信息,显示监察工作遵循法定程序进行。
2. 有利于后续工作开展。家属知晓并签署留置单后,在后续的调查、可能的移送起诉等工作中,家属会有一定配合度,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干扰。
以上是关于留置是否立案的相关回答,当前回复为大多数情况的参考答案,若未能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建议直接咨询律师,5分钟快速响应,问题解决率更高。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