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诉讼申诉与再审的区别
刑事诉讼中的申诉和再审存在以下区别:
(一)概念不同
1. 申诉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重新审查处理案件的一种诉讼请求。申诉只是一种申请权,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
2. 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再审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
(二)启动主体不同
1. 申诉的主体较为广泛,包括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
2. 再审的启动主体主要是人民法院(包括各级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或提审)、人民检察院(抗诉引起再审)。
(三)受理机关不同
1. 申诉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
2. 再审只能由人民法院进行。
(四)法律效力不同
1. 申诉提出后,原判决、裁定依然生效并执行,不停止执行。
2. 再审一旦启动,原判决、裁定可能会被中止执行。

二、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与证据标准专题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与证据标准是两个重要概念。
(一)举证责任
1. 公诉案件中,举证责任主要由公诉机关承担。公诉机关需要向法庭提供足够证据证明被告人有罪,这是基于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在未被证明有罪之前应被视为无罪。
2. 自诉案件则由自诉人承担举证责任,自诉人要证明被告人实施了所指控的犯罪行为。如果自诉人不能提供充分证据,其诉讼请求可能被驳回。
(二)证据标准
1. 在刑事诉讼中,证据标准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意味着证据要具有真实性,是客观存在而非虚构的;证据之间要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2. 排除合理怀疑也是重要方面。即根据现有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唯一性,不存在其他合理的可能性,使得法官或陪审团能够确信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进行,既要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也要保障对犯罪者的有效追诉。
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区别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存在多方面区别:
1. 诉讼目的:刑事诉讼旨在惩罚犯罪,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例如对故意杀人罪的追诉。而民事诉讼主要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纠纷,像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目的在于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益。
2. 诉讼主体: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公诉机关(检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等。民事诉讼主体则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如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双方地位平等。
3. 证据要求:刑事诉讼证据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要求非常严格。民事诉讼的证据只需达到高度盖然性标准,即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大于另一方即可。
4. 诉讼结果:刑事诉讼结果可能是被告人被判处刑罚,如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民事诉讼结果多是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等。
以上是关于刑事诉讼申诉与再审的区别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华律平台专业律师将为你1对1解答,给你详细的解决方案。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