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立案标准

  非法经营罪立案标准2022

违反国家规定,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违反国家有关盐业管理规定,非法生产、储运、销售食盐,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二十吨以上的;2.曾因非法经营食盐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食盐,数量在十吨以上的。

  (二)违反国家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未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无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许可证明,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

  2.非法经营卷烟二十万支以上的;

  3.曾因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三年内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且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

  (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3.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

  4.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四)非法经营外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在外汇指定银行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其分中心以外买卖外汇,数额在二十万美元以上的,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2.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违反有关外贸代理业务的规定,采用非法手段,或者明知是伪造、变造的凭证、商业单据,为他人向外汇指定银行骗购外汇,数额在五百万美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居间介绍骗购外汇,数额在一百万美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五)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2.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3.个人非法经营报纸五千份或者期刊五千本或者图书二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五百张(盒)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报纸一万五千份或者期刊一万五千本或者图书五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张(盒)以上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两年内因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又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的;

  (2)因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六)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3.个人非法经营报纸一万五千份或者期刊一万五千本或者图书五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张(盒)以上的,单位非法经营报纸五万份或者期刊五万本或者图书一万五千册或者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五千张(盒)以上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两年内因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的,又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

  (七)采取租用国际专线、私设转接设备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进行营利活动,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经营去话业务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2.经营来话业务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两年内因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行为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的;

  (2)因非法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或者涉港澳台电信业务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同种非法经营行为受过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进行同种非法经营行为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罪名月度点击排行榜

大家还在问更多问答>

  • 非法集资案件中,业务员是否会被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1.如果业务员对非法集资行为不知情,没有参与策划、实施等相关活动,通常不会被抓。他们只是正常履行工作职责,不应承担刑事责任。2.若业务员明知是非法集资仍积极参与,比如协助宣传、推广,参与客户招揽、资金收取等行为,就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犯罪,面临被抓的后果。3.即使业务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但在案件中起到关键作用,比如掌握重要信息、主导关键环节等,也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总之,业务员是否被抓取决于其在非法集资活动中的实际参与程度和所起作用。一旦涉及此类案件,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法律责任和应对措施。
    2025.04.27
  • 非法集资案件中,业务员是否会被通缉需视具体情况而定。1.如果业务员对非法集资行为知情且积极参与,起到主要作用,比如参与策划、组织实施、协助吸收资金等,可能会被通缉。他们的行为构成了非法集资犯罪的共犯,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2.若业务员确实不知情,只是在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没有参与非法集资的关键环节,一般不会被通缉。例如仅负责正常业务宣传等工作,不涉及资金归集、决策等核心行为。3.即便业务员被通缉,若能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积极配合调查,退赃退赔等,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有可能不被追究刑事责任。总之,非法集资案件中业务员是否被通缉取决于其在犯罪中的实际作用和行为表现。
    2025.04.27
  • 判刑后仍可能需要赔钱。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是不同的法律责任。判刑是对犯罪行为的刑事制裁,而民事赔偿是对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损失的弥补。比如在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告人除了被判刑,还需赔偿被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经济损失。即使罪犯入狱服刑,其民事赔偿责任并不因此免除。如果罪犯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要求其履行赔偿义务。若罪犯确实没有财产,可能会导致被害人难以获得全部赔偿,但这并不改变其应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总之,判刑不影响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被害人有权通过合法途径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025.04.27
  • 过失致人死亡是否能判缓刑需视具体情况而定。1.首先,根据法律规定,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2.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比如是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意外疏忽导致他人死亡,且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良好、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并取得谅解等,是有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而具备缓刑条件的。3.然而,如果过失致人死亡情节恶劣,手段较为残忍,或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等,即便属于过失犯罪,也可能不符合缓刑条件,难以被判处缓刑。
    2025.04.27
  • 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不判刑。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是否判刑取决于案件事实和证据。如果经侦查、审查起诉及审判,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证据确实充分,就会被判刑。只是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相对自由地活动,但仍需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比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最终是否判刑及判处何种刑罚,由法院依据法律和具体案情作出决定。
    2025.04.27
×

纠错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