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

交通肇事罪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当立案追究。

《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条第1款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第2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符合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究。应当注意,对于交通肇事案件是否决定立案,一是要分清事故责任,二是要看是否符合上述司法解释的具体标准。如果行为人只有违章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以犯罪论处,不予立案。

罪名月度点击排行榜

大家还在问更多问答>

  • 入室盗窃5万属于数额巨大。根据法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量刑会综合多种因素考量。比如是否有自首、立功、退赃退赔等从轻或减轻情节。若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构成自首,法院可能会在上述量刑幅度内从轻处罚。若积极退赃退赔,弥补被害人损失,也可能获得从轻处理。总之,入室盗窃5万的判刑一般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最终量刑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由法院确定。
    2025.04.05
  • 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非最终的刑罚结果。被判6个月是否需要坐牢,取决于具体刑罚执行方式。1.如果判处的6个月是拘役,通常会在公安机关就近的看守所执行,需要实际坐牢。2.若判处的6个月是有期徒刑,同时符合一定条件,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可以宣告缓刑。缓刑考验期为6个月,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没有违反规定的,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无需坐牢;若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就要去坐牢。所以,判6个月不一定就必然要实际在监狱等场所服刑坐牢,得看最终的刑罚执行方式。
    2025.04.05
  • 刑事责任的拘留时间因案件情况而异。一般来说,刑事拘留的期限最长为37天。在这37天内,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侦查,若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则会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若认为不需要逮捕,则可能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如果案件进入逮捕阶段,通常会在逮捕后的2个月内侦查终结,然后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期限为1个月至1个半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在整个诉讼过程中,若符合法定条件,如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犯罪嫌疑人可以被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无需在监狱服刑。总之,具体的拘留及后续处理时间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程序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2025.04.05
  • 肇事逃逸致人重伤的处罚规定如下:1.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肇事逃逸行为本身已构成严重违法,加之致使被害人重伤,这种情节恶劣的情况,将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幅度内量刑。这体现了法律对肇事逃逸并造成严重后果行为的严厉制裁,以彰显法律的公正和对受害者权益的保护。2.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特别恶劣情节”通常包括逃逸致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等情形。此类情节更为严重,加重了对肇事者的刑罚,以起到威慑作用,防止类似恶性事件的再次发生。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一般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此种情况下,量刑幅度提升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表明法律对因逃逸导致被害人死亡这一后果的零容忍态度。总之,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2025.04.05
  • 车祸致一人死亡是否会坐牢,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负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构成交通肇事罪,会面临刑事处罚,可能坐牢。比如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若负同等责任,一般不构成犯罪,但要承担民事赔偿等责任。若负次要责任或无责任,则通常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可能有民事赔偿义务。具体是否坐牢关键在于事故责任认定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驾驶行为等因素。一旦被认定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情节轻重,可能判处拘役,并处罚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5.04.05
×

纠错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