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有公司、企业财产的国有所有权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来说,国家是其资产的所有者,作为资产终极所有者,国家拥有国有资产所有权,这是一种原始产权,是国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而形成的,是代表全体人民享有的财产权利,通常表现为财产的收益权和资产的最终处分权。由于国家不可能去经营成千上万的国有公司、企业,只有通过国有公司、企业自己的经营使国有资产在运营中保值增值,为国家带来收益,所以国家所有权必须分解出国有公司、企业法人财产权,将国有资产的实际支配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利交给国有公司、企业,而国家只享有原始产权。本罪的客观危害性具体表现在使国家丧失了部份原始产权,即丧失了被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的那部分国有资产其原有价值与现有价值的差价所代表的那部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制定了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包括产权登记制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产权收益监缴管理制度、资产评估管理制度以及通过清产核资核实企业资本金的制度等。这些制度对于切实做好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有效防止和控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有重要的作用。本罪在侵害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同时,也破坏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因为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国有资产,是建立在对国有资产评估中粗评、漏评、低评的基础上的,直接侵害了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以致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的行为。

1、违反国家规定。所谓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公司法以及其他国有资产保护法规的规定,如《公司法》第213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徇私舞弊。是指本罪行为人为了谋取私利而做违反公司法及国有资产保护法规的事情。

3、实施了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这里的国有资产,是指国有公司、企业的国有资产、即国家以各种形式对国有公司、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认定为国有公司、企业的其他国有财产,具体表现为国家所有的资金、机器、设备、厂房、土地等有形或者无形的财产。这里的低价折股,是指将国有公司、企业的实物财产、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故意低估作价,折合为股份作为出资。这里的低价出售,是指将上述国有资产以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卖给他人。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者低价出售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在合资、合营、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国有资产不进行资产评估、或者进行了资产评估、但低于所评估资产的实际应有的价值低价折股;有的低估实物资产;有的国有资产未按重置价格折股,未计算其增值部分,而是按帐面原值折股;有的对国有公司、企业的商标、商誉、专利等无形资产未计入国家股;有的不经主管部门批准,不经评估机构评估作价,擅自将属于国有公司、企业的土地、厂房低价卖给小集体或私营业主,从中收取回扣等。

4、本罪是结果犯。行为人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的行为只有在造成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结果时,才能构成本罪,否则只能使其承担行政责任。这里的重大损失,是指因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而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无法挽回,国家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至于“损失重大”的认定标准,有待最高司法机关作出权威性解释。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或低价出售的行为被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发现,予以及时制止或纠正,客观上未发生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危害结果,则不能认定为本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同、企业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除此不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由故意构成,并有明确的徇私动机。如果不是出于故意,不具有徇私舞弊的动机,而行为人是由于思想知识水平低,专业知识不足,业务工作能力低,以致在国有资产折股和出售时发生错误则不能构成本罪,

罪名月度点击排行榜

大家还在问更多问答>

  • 根据《刑法》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而言:1.若犯罪情节较轻,如初次犯罪、敲诈勒索手段较为温和等,可能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幅度内,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如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2.对于有其他从重处罚情节的,如曾因敲诈勒索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又实施敲诈勒索行为的,可能会在三年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重处罚。3.但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的,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在量刑时予以适当从轻或减轻处罚。4.此外,涉案金额只是量刑的一个重要因素,法院还会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危害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刑罚。
    2025.04.04
  • 1.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相应标准的,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2.具体情形包括: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这些即便未达到数额标准,也可能立案。3.此外,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也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2025.04.04
  • 盗窃案值10万元属于数额巨大的情形,量刑如下:1.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盗窃的具体情节、手段、有无前科等因素,在该量刑幅度内确定具体刑期和罚金数额。例如,若盗窃行为较为恶劣,如多次盗窃、入户盗窃等,可能会接近十年有期徒刑;若有自首、立功等情节,可适当从轻处罚,可能判处三年多有期徒刑。2.盗窃数额达到10万元,且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如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等,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前还实施了其他犯罪行为,数罪并罚时,量刑会相应加重。4.未成年人盗窃案值10万元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总之,盗窃案值10万元的量刑较为严厉,具体量刑需综合各种因素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实际情况进行判定。
    2025.04.04
  • 公司非法经营的处理方式如下:1.行政责任:相关部门会责令公司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的罚款。罚款数额通常根据非法经营的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为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或者非法经营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2.刑事责任:如果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达到刑法规定的标准,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面临刑事责任。可能会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并处以罚金。不同的非法经营行为所对应的罪名和刑罚有所不同,例如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等,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3.民事责任:因公司非法经营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受害方有权要求公司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因非法经营导致的合同违约损失、商誉损失等。4.公司清算:在非法经营行为被认定后,公司可能会被责令进行清算。清算程序包括清理公司财产、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等。如果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相关责任人员可能需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总之,公司非法经营将面临多方面的法律后果,公司及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从事非法经营活动。
    2025.04.04
  • 1.盗窃财物价值达到1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根据《刑法》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在具体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犯罪的动机、手段、情节、认罪态度等。如果具有某些从轻或减轻情节,如未遂、自首、立功等,可能会在量刑幅度内适当从轻处罚。3.对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同时,法院还会根据案件情况,判令犯罪分子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4.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如果表现良好,符合减刑、假释条件的,可以依法申请减刑或假释。但减刑、假释的幅度和条件会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总之,盗窃100万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但具体的量刑结果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以确保刑罚的公正和合理。
    2025.04.04
×

纠错反馈

内容有误 未解决问题 法条过时 内容过时 排版错乱 其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