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赔偿两个时效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赔偿的两个时效,即请求时效和起诉期限,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又相互联系。以下是对两者关系的具体阐述:
定义上的区别:请求时效是指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法定时间限制,通常为两年。而起诉期限则是指在行政诉讼或司法程序中提起告诉的时间限制,超过这个期限可能会丧失起诉权利。
效果上的差异:如果超过了民法典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那么消灭的是原告在胜诉权上的保护,而非起诉权本身。但若超过了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起诉期限或者请求时效,不仅起诉权可能丧失,依附于起诉权的胜诉权也随之不存在。
起算点的不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请求时效是从赔偿请求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如果相关诉讼或执行程序尚未终结时,请求时效将从该程序终结之日起计算。
适用阶段的区别:请求时效适用于赔偿请求人单独向赔偿义务机关请求国家赔偿的阶段,而起诉期限则适用于随后可能启动的行政或司法程序阶段。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