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后停工留薪期怎么确定
员工因工伤停工留薪期的确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需要依据医院所开具的详尽的医疗诊断证明书;
停工留薪期是指自职工遭受意外伤害事故起到接受治疗并终结康复这段期间,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期限不宜超过12个月,然而若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或者面临着特殊的情况,便可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以合理地延长相关期限,但是此类延长的时限同样不能超过12个月;此外,部分地区还会制定出具体的分类目录,根据受伤部位以及损伤程度来确定停工留薪期的具体期限;最后,工伤职工及其家属与用人单位之间亦可通过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停工留薪期的具体时间。
在伤情复杂或者特殊的情况下,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由该机构进行最终的裁决。
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享有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在单位按照月度支付。
倘若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之后仍然需要接受治疗,那么他们将继续享受到相应的工伤医疗待遇。
而对于那些在停工留薪期满之后未能按时返回岗位的工伤职工,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按照旷工处理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等。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工伤期间工资按什么标准发
在职工因为工伤而入院进行治疗时,其所在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据该公司在外出差时享有的餐补标准,向其提供相当于餐补比例70%的住院伙食津贴。
同时,当职工因为工伤问题需到外地求医时,其所需支付的交通以及住宿费用,应该由用人单位参照本单位在职员工在出差期间所享受的标准予以核销。
职工在实际工作中遭遇意外伤害或患上职业病,需要暂时停止工作并接受工伤医疗的,在此期间,他们原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用人单位每月按时发放。
值得注意的是,停工留薪期的期限通常不会超过12个月。
如果伤势较为严重或是情况特殊,经过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也不能超过12个月。
律师答疑 是华律网为用户提供针对文章内容的专业解答服务。
通过华律27万律师大数据准确匹配,严选专业律师在线解答,实现从看问题>问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已根据您所浏览的文章为您自动匹配擅长该专业的律师,可直接咨询。
严选律师 快速响应 隐私保障 专业解答
快速提问99%用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