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 > 法律常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保障 > 辞退解雇 > 离职赔偿金怎么算

离职赔偿金怎么算

来源:华律网整理 2025-01-20 189068 人看过
报告编号:NO.20250120*****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 ***** 的问题...... ,【解决方案】***** 【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单位和劳动者是可以互相解除劳动合同的,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就可以了。如果公司是违法解除员工,单位就要给员工离职赔偿金了,赔偿金是从该员工入职开始算的,那么离职赔偿金怎么算呢?请大家阅读华律小编收集的下文了解!

一、离职赔偿金怎么算

1、计算离职补偿金的方法: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离职补偿金;工作年限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离职补偿金。

2、根据不同离职情形,可以主张不同的赔偿金。如未签订合同的双倍工资,以及补缴社保。协商不成,依法提起仲裁主张权利,以及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克扣的工资、加班工资及赔偿金、失业保险金等。

华律网

二、经济补偿金中的N代表了什么?

N、N+1、2N都是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一些叫法。以N为例,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是工作年限,用来指代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

1、“N”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正常情况下,经济补偿就是N。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情形,主要有4种:

(1)用人单位提出的协商一致解除

(2)用人单位存在过错的劳动者辞职

(3)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雇

(4)经济性裁员

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情形,主要有2种:

(1)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

(2)用人单位主体灭失(如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等)。

2、“N+1”指的是什么?

只有出现这3种情形:

(1)医疗期满;

(2)工作不胜任;

(3)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劳动者不存在过错的用人单位解雇”,并且用人单位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才需要支付N+1。这里的1,其实就是代通知金。

3、“2N”指的是什么?

2N就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若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者有以下选择:

(1)要求恢复劳动关系

(2)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3)或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N。

在劳动者要求支付赔偿金,或者劳动者要求恢复劳动关系但实践中难以恢复时,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即2N。

三、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四、离职常见纠纷及专家建议!

【风险提醒】离职分为主动辞职和被动辞退两种,主动辞职的朋友一定记得要提前30天通知工作单位,正式员工以书面形式通知,试用期员工只要通知即可,然后做好交接工作以及工资结算,找公司开具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等,一般涉及到的纠纷比较少,但也不是百分百没有,一定要注意程序合法,否则后续产生的法律风险会增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提前咨询律师。

【专家建议】发生劳动纠纷,第一时间与单位沟通,若沟通无效,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劳动纠纷律师。律师在此期间可以帮您:

1、帮助劳动者准确且全面地提出权益诉求

劳动者在劳动争议中的诉求经常会有很多。而诸多权益诉求对应的都是法律的相关规定。如果劳动者所提出的诉求事项并不准确,或者发送遗漏,则很有可能无法获得劳动仲裁或者法院的支持。

2、帮助劳动者形成正确的权益维护方案

不是说有诉求就可以直接照着诉求启动权益维护了,那样的话很可能导致耗时、耗力,但收效甚微的后果。一种维权方案的有效形成对于劳动者的维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劳动者从案件办理中解脱出来

对于一个需要继续工作,养家糊口的劳动者而言,其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付劳动仲裁或者诉讼事务。找一个专业劳动案件的诉讼律师,省时省力。

【温馨提示】如果您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咨询我们华律网的专业劳动纠纷律师,针对您的具体问题,匹配本地专业持证律师,3-15分钟为您解答,请放心咨询。

在这里,小编就总结了关于离职赔偿的相关信息,都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的,大家在现实里可以直接使用,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与肯定。如果还有任何问题,那么可以来华律网在线咨询,或者在上面找律师,都是专业人士,相信能让你满意。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看完还有疑惑?27万注册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立即咨询
3278位用户正在咨询
推荐律师:成都律师在线为您解答
延伸阅读:
赔偿金和经济补偿金有何区别
如何确定离职赔偿金赔偿标准
离职赔偿金要交税吗
引用法条:
[1]《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
[2]《劳动法》第二十四条
[3]《劳动法》第二十六条
  • 辞职按劳动法怎么规定

    2025-04-291463 人看过

    劳动法对辞职规定分员工主动和单位辞退两方面。员工主动辞职有预告解除和即时解除;用人单位辞退需符合法定情形,分过错解除和非过错解除,违法解除时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单位支付赔偿金。

  • 退休人员就业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2025-04-29752 人看过

    退休人员就业是否属劳动法上劳动者视情况而定。已享养老保险待遇或领退休金者再就业多不被认定为劳动关系,不受劳动法调整;未享相关待遇且签劳动合同等,有可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受保护,判断关键看是否享待遇及关系特征,有争议依规定判定。

  • 辅警辞退以后有记录吗

    2025-04-291351 人看过

    辅警被辞退后会留记录。用人单位会记在内部人事档案,含辞退原因等信息。一些地区辅警管理系统也留存数据,违法违纪被辞退的记录可能进公安内部信息共享系统,行业审查背景时也可能被考量,记录有持续影响。

  • 口头辞退取证怎么去取

    2025-04-291206 人看过

    口头辞退取证有多种方式。及时录音,沟通时不被察觉开启,确保清晰完整;找证人出具证言;保留工作交接等书证;收集停发工资等辅助证据;自身停止劳动的记录也可作证据。多方面收集形成证据链,增强维权可信度。

  • 辞退62岁员工合法吗

    2025-04-29517 人看过

    辞退62岁员工是否合法要看具体情况。若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解除劳动合同通常合法。若未享受且合同未到期,无正当理由辞退涉嫌违法,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获二倍赔偿金,具体依多方面因素判断。

  • 1、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可得一个月工资,若工作超过六个月而未满一年,视为一年工龄;若工作时间不足六个月,则仅得半个月工资作为补偿。2、此处所述之月工资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内的平均应发工资。3、如系非法解雇,需额外支付双倍赔偿金。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 依据现行法规,员工若是决定离职,根据法律要求必须提前一个月告知雇主。所谓“离职”,即是指员工主动向雇主表明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意向的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员工有权提前三十日通知雇主解除既定的劳动合同。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如果你因为违规而被公司解雇的话,通常是拿不到赔偿金的。如果你严重违反了公司规定,公司有权利直接跟你解除劳动合同,也不用给你任何经济上的赔偿。而且如果你还给公司带来了损失,那公司还有可能找你索赔呢。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

  • 对于经济补偿的问题,其具体数额将依据劳动者在所在企业所工作的年限,每达到一整年便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标准;若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则按照一年进行计算;而如果劳动者在企业工作时间未达六个月,则需向其支付半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 个人在退休期间获得的生活待遇往往与从事工作时的职位等级紧密相连,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退休金及其配套补贴。故而, "注销退休福利待遇"实质上便是取消原本应受的福利待遇,生活待遇部分则涵盖了养老金在内,意味着未来不再享有养老金的收入。接下来是华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 1.你在离职前工作的那家公司和你自己都交了超过一年的失业保险;2.不是你自己想走人的,而是被辞退或者合同到期不续签等等;3.已经去劳动部门办理过失业登记,而且还想找新工作呢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 因公司违法或未履行劳动合同而强制解雇员工,且员工无任何违规行为,则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和公积金。雇主有责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直至离职日为止。失业补偿。若被解雇员工符合国家失业救助条件,雇主须为其办理失业登记并提供相应的失业补偿。接下来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一些知识,供大家参考一下,一起来看看内容吧。

查看更多
分享到
微博
QQ空间
微信
举报
快速咨询在线专业律师 3分钟快速回复